书籍 名作细读的封面

名作细读

孙绍振

出版时间

2009-05-31

ISBN

9787544423786

评分

★★★★★

标签

教育

书籍介绍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第2版)》讲述了: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是《语文学习》杂志的老作者,也是全国知名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领域,自成一家,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解读颇有独到之处。《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第2版)》收录了孙绍振对中学语文教材经典篇目的赏读分析文章。这些分析文章深入浅出,既在文学评论领域占有领先地位,对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对中学生阅读具有启发意义。书中应用的阅读分析方法,就像一种简单好用的工具,方便老师和学生掌握,并推广应用到更大范围的阅读实践中。《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第2版)》拟与钱理群《名作重读》重版同时推出,有利于制造更大的市场影响,争取读者。

目录
修订前言之一
修订前言之二:答读者问13则
自序
第一章 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灵变幻
前言:夏天为什么缺乏诗意经典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绝对是需要泛读与精读并行的一本书,文学背景的学者容易写文章层次脉络不分明,一个观点拉拉杂杂一大篇,绕来绕去。
嗯,不少新思考。比较喜欢解析古代诗词部分,小说什么的,感觉一般般的,有点点重复阐述的味道。
才穷智竭,从矛盾到矛盾,为分析而分析,理恰自然合心意,情非到底属臆猜,最后归矩于情趣、谐趣、理趣,大抵乏精巧之思、自得之乐……
本科时美学老师曾说,你们对西方的理论要小心,须得中国化了以后方能放肆大胆地运用到本国的文本上,否则就是新时代的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了。其实除了西方理论,我国的传统理论也是一样的。孙老先生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西式东化、旧知新生的理论与实践。先“还原”后“对比”,妙哉妙哉!只是这两个简单词语背后,需要的都是极广阔的阅读背景。要想真的学到手,我辈仍须努力!此外,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是第七章,将小说技艺讲得好生动!最喜人的两个理论——为什么小说中“人物都是情感压过理智的神经质”以及“越是写得好的爱情小说,男女主人公越是陷于互相折磨的恶性循环中”——真是解决了我读而不解甚久的两大困惑!
现在我倒是实打实的投入到了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了。我想想,大概就是和一年级学生讲讲女性主义吧——你别给我打女生;讲讲庄子的大勇不忮吧,因为君子动口不动手实在low逼;当别的班孩子说:你不讲卫生,我班孩子说的是你懂不懂生态主义?;听数学老师说,那群少爷们越来越像我了,科科,毁人不倦。孙爷爷,你说我实践的好不好?
辅助教学,尤其是不应把作者一元的分析让我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话题。
小说部分跟另一本书有重复的篇章
作为一个大三语文师范生深受震撼 感觉自己以前的语文老师讲课真的太烂了 大多浮于表面 或者套模板 所问的问题也都缺少思考 语文教学之路还需努力
每天看自习或者上班没事的时候看看,终于看完了!!!觉得第七章“进入小说艺术的审美世界的程序”对我很有帮助。1月9号就看完了的书,今天才发现没标记。
孙教授在书中解读作品时反复提及还原法、越出常轨、心理错位、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确实不错。最后一章不少重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