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认知语言学的封面

认知语言学

王寅

出版时间

2006-12-31

ISBN

9787544602051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书将狭义认知语言学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并以此为主线,将定义中提及的主要观点,特别是对诸如感知体验、范畴化、认知模型(包括CM、ICM、ECM、心智空间)、意象图式、隐喻转喻、识解等认知方式,逐一展开论述。

  狭义认知语言追求用有限的认知方式对语言各个层面作出统一解释,包括语音、词汇、词法、句法、构造、乃至语篇(首次尝试运用这些认知方式来解释语篇的生成、连贯和理解)。本书还将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扩展应用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认知研究简介
第一节 认知、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
第二节 两代认知科学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与其他主要语言学派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看完之后感觉依然懵懵懂懂,不适合初学者吧,还是我脑中概念仍是不清晰?
厚厚一大本
知识点绝对全面、绝对清晰,很适合入门,很适合做笔记,是写作业和考试的必备书目;但有点浅,最好和复旦那本一起看。
大致过了一遍,难度有点尴尬,不适合入门但是进阶又不够深入。ECM还是有东西的。
算是内容详实,旁征博引,可作为认知语言学入门书籍阅读。
我国教材的烂不是一般的烂,而是有技术水平的烂,那些杂糅的废话和长句,让初学者无法一眼辨别出这是句口水话,而需要像做英语阅读那样,需要去断句,需要加工一下,由于大篇幅都是这种鬼东西,表达同一个意思,用很多的长句和所谓的高级学术词汇重复的同义替换很多遍,导致一本教材动不动就五六百页,耗费了大量时间读完一本教材,结果从中提取出来的有用的信息少得可怜,如果我国的教材水平高一点,可能科研水平也能上一个台阶了
比较偏向于介绍,缺乏研究深度,除去“认知语言学史”的内容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正因为如此,涉及到的哲学、语言学材料非常多,又较为概略。其中一些分类整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前5章对国外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梳理总结得不错。第6章后(除了隐喻相关的部分)感觉再看不进去了。
……………😓😓😓
你说它水吧,它讲的概念真不少,通篇洋文好像内容丰富;你说它干吧,先讲哲学心理学后讲学科史修辞学,语法学想起来才提一句。动辄抒发主观感受,经常标榜Langacker先生给我回邮件了,象似性压到500页后才讲,一言难尽。以至于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经常在推荐读物中,你旦自己翻译出版的德国人那本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