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马基雅维里时刻的封面

马基雅维里时刻

[英] 波考克 (J. G. A. Pocock)

出版时间

2015-07-01

ISBN

9787544741781

评分

★★★★★
书籍介绍
《马基雅维里时刻》绕开后人归纳出的理论概念,返回历史语境的细节之中,揭示现代社会从中世纪脱胎出来这一复杂过程,表明“在现代早期,除了自由主义的历史之外,还贯穿着共和主义的历史,前者的主题是法律和权利,而后者则依据德行来思考人格”。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J.G.A.波考克最有名的巨著,对政治思想史研究有重大影响。 著名翻译家、政治思想研究专家冯克利教授翻译。 《马基雅维里时刻》对于马基雅维里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他思想家的国家观念在现代的延续性,进行了历史的、社会的经典研究。波考克提出马基雅维里思想的重点在于共和国面对其自身在时间中的不稳定性的时刻——“马基雅维里时刻”,并转而论述共和思想在清教徒英国和独立革命时期美国复兴,认为美国革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公民人文主义的最后一次伟大行动。 波考克(J.G.A. Pocock,1924— ),英国政治思想史学家,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教授。著作包括《詹姆斯·哈灵顿的政治著作》、《美德、商业与历史》、《野蛮与宗教》等。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特殊性与时间:概念背景
第一章 问题及其模式(一)经验、习惯与审慎
第二章 问题及其模式(二)神意、命运和美德
第三章 问题及其模式(三)积极生活和公民生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35年的一个“时刻”,一个半世纪的磨砺,再输出到大西洋西岸,不可怀疑,理念是来自实践。说到底,“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美德的美国化,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勇猛的创造力,它没有终结。 如他所说:“在王道盛世时期有关“上帝之国”的思想所塑造的世界里,它肯定人性是政治的,能够在有限的历史行动框架中臻于完美;由此得到复兴的“现世”的两难处境,仍然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两难处境与我们同在。对于基督徒来说,只有在“世俗之城”能够是“上帝之城”这个渎神的假设之下,政治至上才是可能的。 对希腊人来说更简单,每一种人类美德都有其极端表现,公民或政治的美德亦不例外。存在着拒绝道德绝对性的自由,甚至城邦的和历史的道德亦是如此,若将自由奉为绝对,那么它也是如此。”
读完才能深深感知何谓“思想史”与“观念史”,未成想到艰涩的学术著作,也能让人沉醉在波考克如上帝般的笔法与无可匹及的学术想象力。
马基雅维里迷妹看完真是一本满足😌算是削弱“Locke对美国建国的巨大影响”这一流行观念的尝试,也就是说,把目光投向Machiavelli和他的Republican而不是古典自由主义—-the American founders occupied a Machiavellian moment (the republic confronts the problem of its own instability in time), 暗示了personality/society和virtue (virtu) corruption的关系的危机和从the impersonal forces of fortuna 到individual agency and virtu的转向。
老爷子太能写了,这本书据说只有大S和小S能一口气看完还不便秘的,啊哈哈。。。
或许压低了自由主义的地位,讲述了公民人文主义在政治思想和实践中的故事。非常历史,感受到了浓浓剑桥学派之风,不过个人并不很喜欢
老实说确实槽点蛮多的,虽然在跋里波考克试图怼回去,但还是没那么有效。至于“马基雅维利时刻”里面揉杂的问题,只能说是构筑现代“我们自己”形式的表现中的集中。亦如历史化后的哲学、法学、神学人家都有话要说的。甚至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它们都是在场纠缠不清的。当然这也涉及剑桥学派的写作“问题”,根据他们生成解释力的依据,读者希望他们研究者可以穷尽context中的问题,但最终呈现上可能是说了很多但缺乏明晰度,这难免被吐槽。特别是波考克,写得真得是文字散… 一个关于时刻有意思的事,施和剑都认为马基雅维利是把政治带进历史的第一人😂
观念史研究巨著。
观点有待验证,波考克没斯金纳那么好。
(首先,救命,太难读了!)本书一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大西洋共和主义”在历史中偶然形成所引发的政治哲学问题,这一部分每章标题都是“问题及其模式”,把西方的古今政治观念归纳为三种基本模式…(信息量太大了🤐)虽然没看懂,但是波考克对于“普遍”与“特殊”的哲学思辨还是令人深受启发的!二三部分从思想史角度论证“大西洋共和主义”形成时所经受的历史考验。读完之后,我的唯一takeaway或许是…波考克认为,美国的立国理念是共和主义,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自由主义。(?
在窑洞县城囫囵吞枣翻完了,更细致的部分阅读有待日后结合具体研究。这书真的还蛮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