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科学革命(中文版)的封面

科学革命(中文版)

[美] 劳伦斯·普林西比

出版时间

2013-12-01

ISBN

9787544745185

评分

★★★★★
书籍介绍
16和17世纪,人们对自然世界展开狂热探索,是为“科学革命”时期。或是出于宗教热情,或是出于实际需求,或是出于名与利的前景,或是仅仅出于求知的欲望,各色思想者和实干家探究并重新审视着身边的世界。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这些人类整个科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星辰,以及其他许多虽无盛名却同样重要的人物,不停地给出、抛弃、再给出各种解释体系。 在这本极简介绍中,劳伦斯•普林西比探索了科学革命时期天体科学、地球科学、物质与运动科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激动人心的革新与发展。在叙述中,作者采用了历史人物本身的视角,突出强调了他们的背景、环境、推理与动机,破除了科学史上的种种陈腐迷雾。 作者 劳伦斯•普林西比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技术史系和化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早期化学史、炼金术史。由于对科学史研究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培根奖章。另著有《火中试验炼金术:斯塔基、玻意耳以及海尔蒙特派化学家的命运》(2002,与W.R.纽曼合著)、《雄心勃勃的炼金术士: 罗伯特•玻意耳和他的炼金术探索》(1998)。 序言作者 吴国盛 生于1964年。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1997年获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科学的历程》《时间的观念》《希腊空间概念》《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等。
目录
科学革命(中文版)
序言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新世界和旧世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整体写得很漂亮了,虽然因作者的侧重点而略去了一些内容,不过作为通识性作品已经很优秀。的确大家作品,对于一整块内容的总结性评价写得真漂亮!真希望能有更多人读到它!
主要讲述的是“中世纪”这段承上启下的时期。现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相比,虽然更精、尖,但也失去了早期那种全局的视野与探索的激情,我觉得这个观点总结得很好。
这一本在vsi系列里算是最好的之一了。昨天晚上只读了一章,就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西方古代就了解地球是球体,且对周长的估算已十分准确。在中世纪时有一阵潮流对古典学术的过分崇拜,哥伦布就是相信了部分来自2世纪托勒密学说的地球较短周长一说,以为向西航行不远即可到达东亚。
1500年-1700年的科学史,这是一个令人惊奇、让人着迷的时代。被称作自然哲学的科学前身和神学、形而上学其实是分不开的,很多早期自然哲学家都是耶稣会士。在科学更为专业细分、远离大众的今天,那个时代探索者们全面的眼界也让人颇为怀念。
学习了~
还不错,科学史的简单回顾
为神学(或是为了探究一个被预设的整体性的世界之意义)而研究自然(各种科学研究的对象被直接缝合进了一种富有联系的意识形态符号系统,而未经各种复杂路径的中介),且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日益成为重要的手段,这就是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史。此外要必须认识到的是,现代科学背后的实证主义意识形态基础未必就比近代的神学经院体系在某些方面优越。
破除了一些偏见,试图以一种连贯的视角来书写科学史。16到17世纪的科学突飞猛进,但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经历了漫长的酝酿,且这个时期的科学仍旧带着许多稚嫩的特征。
inspired
科学史萌新表示很喜欢 纠正了对以往大众对科学历史理解上的舛误 翻译很流畅,读起来非常好理解 整个自然哲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地很清晰,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甚至有些热血沸腾 仔细思考自然哲学家们的科学模型,感觉还是很厉害的,如果是我进行同样的观察,也不会想到搞出一个说得通的合理模型。古人真的智慧,今天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前人的奠基啊 科学研究也一直是在解决一些原始的问题,科学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