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的封面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

[美]卡伦·霍尼(Karen Horney)

出版时间

2016-07-31

ISBN

9787544763844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内心的困惑和矛盾,对于如何处理复杂的情感和关系感到迷茫。而《精神分析的新方向》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探索内心世界的道路。它带领我们走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来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
卡伦·霍尼,1885-1952,德裔美籍心理学家,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主要代表和社会心理学先驱。她1912年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追随弗洛伊德的朋友亚伯拉罕学习,并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1932年移民美国后,她继续在芝加哥和纽约等地工作,并在社会研究新学院任教。霍尼的论文因超时代而未受重视,甚至因反对弗洛伊德理论而被除名。她被认为是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精神分析的新方法》、《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等。
推荐理由
《精神分析的新方向》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剖析,不仅揭示了人类情感、欲望、动机和内心冲突的深层原因,还探讨了精神分析在临床治疗和文化理解中的应用。这本书不仅为心理学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理解自身和他人的视角。
适合哪些人读
对于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以及所有对人类心理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此外,对于那些在生活中遇到情感困扰、寻求自我成长的人,这本书也能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书籍脑图
目录
前 言  001
第一章 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  001
第二章 弗洛伊德观点的总前提 019
第三章 “力比多”理论  027
第四章 俄狄浦斯情结  053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譯文一股大碴子味。
将弗洛伊德的理念一一拆解分析,指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弗洛伊德的目前只看过精神分析导论,这本想起卡伦霍尼的其他书专业性和学术性更强一些,有更多精神分析基础看会好。我看起来有些似是而非。
焦虑背后的勇气
两点深刻的感受。一是霍妮的品格。上世纪40年代正是精神分析大树繁茂之时,一个在体系内有所成的女性分析师,冒着被逐出师门的风险,不顾若干决裂的前车之鉴,依然敢于自我主张,可谓“知之难而进之勇”。 二是霍妮的理论。特别是对弗洛伊德生物学定位、自然科学倾向、机械二元论、机械进化论、机械文化论的批判,可谓章章入骨、针针见血,充盈着其15年实践的反思,开创了重社会因素的新弗洛伊德主义;但同时也能对弗氏特有的洞察、细腻、精巧、饱练给予了“天才”的肯定,可谓“责之切而爱之深”。 偏信则暗,在对立面中学习才愈有可能接近真理。霍妮的《精神分析新方向》辞简理博、枝分缕解,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批评佳作。作为读者,不妨向霍妮一样,既能吸取大师养份,又可自行鉴貌别色,在知识的“母体”中让“我”见得以诞生。
别挂!
非常喜欢卡伦霍妮对于神经症状里面的受虐症分析,受虐症是一种特殊的寻求内在安全感的途径,表现在为做事完美主义、夸大自我理想形象、强迫性谦卑、无法坦诚接受赞美。如果细致地探究就会发现,受虐症的对自我形象的维护是强迫、非自发的,因此他无法勇敢面对追求理想自我中的困难,因为相比于做事,他更爱幻想、他更爱野心(只要卓越存在幻想里就能另辟蹊径地获得安全),他也就无法掌握挑战困难中获得的力量和信心。正常人的努力心态:坦率地接受别人赞美,与此同时直面自己的不足。
可以看作霍妮对于弗洛伊德诸种概念的述评。她更多是立足于精神分析实践,对于弗洛伊德理论在解决病患神经质问题上的不足进行批判,霍妮认为弗氏的本质主义倾向太过悲观,应该对于患者当下神经质倾向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而不是执着于根源性的原因。霍妮更像是一个分析医师,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她认可弗氏的理论,同样也接受了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弗洛姆和阿德勒的理论,认为分析师在精神分析中的角色既不应该被动,也不应该强迫,而是作为向导,帮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恢复自己的自发性。
撕开面具,是自由的第一步。好喜欢霍妮,逻辑清晰,强调自我的能量,不仅让我深度思考和理解神经质,还对弗洛伊德的观点更清晰了。
条理清晰、掷地有声
恢复自发性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