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儿童心理学(中文版)的封面

儿童心理学(中文版)

[英] 乌莎·戈斯瓦米

出版时间

2019-06-01

ISBN

978754477692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教育者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疑问。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儿童心理学(中文版)》正是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而诞生的。它不仅提供了科学的心理学理论,还结合实际案例,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学的应用。
作者简介
乌莎·戈斯瓦米教授是剑桥大学认知发展神经科学专业教授,剑桥教育神经科学中心主任,曾在英国心理学协会获得斯皮尔曼奖和诺曼·格斯温德-罗丁奖。她著有《威利-布莱克威尔儿童认知发展手册:第二版》和《认知发展:大脑的学习》等作品。另一位作者是陈美龄,教育学家、歌手、作家,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现任香港公开大学荣誉顾问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育有三子均考入斯坦福大学,出版各类著作90余本。
推荐理由
《儿童心理学(中文版)》一书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理论阐述和实际操作指导,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理解儿童心理学的框架,不仅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为对儿童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资源。
适合哪些人读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1. 教育工作者、心理工作者、儿科医生等相关专业人士
2. 家长和监护人,希望了解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3. 对儿童心理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希望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奥秘
4. 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婴儿和他们所认识的世界
早期学习
人、脸和眼睛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3.5星。出厂设置猛如虎,胡乱操作菜如狗。
儿童心理发展跟外界环境刺激,信息量输入,反馈机制,家庭教育有很大左右。脑科学的机理就是在发展阶段,多让孩子的接触新的事物,得到有效反馈,互动和做演练。
大部分是介绍和描述,几乎没有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指导(养娃)实践。 泛泛读完。有一些关于理论的粗疏的介绍。并不适合拿来指导实践!
确切的说,是婴幼儿心理学。作者以皮亚杰心理学和维果茨基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阐述婴幼儿的心理特点、行为表征及其产生根源,关于模仿、语言、阅读和人际交往等的养成。言简意赅,总体上作者强调的是婴儿作为“主动学习者”的能力。学习儿童心理学并不是超前教育培养神童,而是为了明白儿童行为表露的心理需求。斯蒂芬•平克《语言本能》《白板》等类似说过,【心智,天生就有揣摩他人意图和模仿他人行为的能力】。他认为语言学习的机制是先天性的,心智能力受缚于机体的条件,后天学习是这种机制运作的结果。作者强调家庭环境影响,而平克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与个性发展几乎没有系统影响,更多取决于“父母与子女间的互动”,应把孩子视作人际关系的同伴,而不是有待涂抹的白纸或者有待塑造的一团胶泥。平克更详细,可补充阅读,两者都需商榷。
核心观念是照料者对儿童有很多后天心理影响。 将心比心的母亲会将婴儿的行为解读为婴儿心理状态的延伸。这种“将心比心”的态度能帮助婴儿学着理解心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在解释人们的行为时所起的作用。擅长了解他人心理特征的幼儿也更擅长理解他人针对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儿童关于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是否重要的“内在工作模式”,取决于父母或照料者真实的行为以及有意的行为。如果幼儿的行为总是被照料者认为是恶意的,他们也就会将他人的中性行为看成是故意敌对的。这些发展出敌对归因偏差的儿童,有发展出严重反社会行为的风险。
主要读的是中文版本,读了一部分英文原版。就流畅度和语言简洁程度来说,还是英文更好一些。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读起来的感觉是章节内的整体思路和表达似乎不够分明,一个概念或一种意思在不同地方被反复论述。 等十年以后(如果)有了孩子,再来翻一翻哈哈哈。
作为一本消遣书,比市面那些对字数要实在,但不足以作为指导书,也没要起到建立框架的效果。
感觉是挺不错的通识书。美中不足的地方可能是,一章下面的小节有点太多了,似乎超出了我处理信息的能力(7)。
写得有点乱
通识读本,所以各方面都是浅尝辄止。孩子是个性的发展,也是家庭环境社会的产物,作为父母应当尽可能地提供安全感、正面启发教育和互动。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