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欲采蘋花不自由的封面

欲采蘋花不自由

骆玉明

出版时间

2017-08-31

ISBN

9787545913729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本书谈论的对象是明中叶江南才士诗。明中叶时,江南城市在全国来说,经济最发达,思想最活跃,文学艺术也最早表现出新的趋势,其主要代表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才士”的一批文人,最有名的就是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渭。本书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歌和事件,展现了四人各自的基本面貌和丰富的时代背景,并集中体现了他们强烈的个性精神和向往自由的人生追求,以及与压抑的社会之间的对抗。

《欲采蘋花不自由》特色一:

本书为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骆玉明漫话江南才士之作。作者对古典文学的造诣深厚,博古通今,备受学界同仁和学生推崇。曾开设多门文学史课程,著有多部文学作品。精彩论述之中,能窥见骆教授的优秀学者之风。

《欲采蘋花不自由》特色二:

对人生梦想有追求的祝枝山 ,却希望儿子平庸无奇?

出身商人家庭的唐伯虎,居然要靠卖字画为生?

性格温和严谨的文徵明,为何所交朋友多放达之士?

才华横溢的徐文长,落寞发狂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还原江南才士真实生活,勾画明代文学丰富图景。本书以人性情感为本位,追述那些消失在岁月里的文士风流,迸射出人性的光芒和生命的力量。

《欲采蘋花不自由》特色三:

文章篇幅适中,笔调幽默但不调侃;行文轻松明快,而细究起来又是严谨审慎。诗文品评,举重若轻,有魏晋遗风。深入浅出,有纵横捭阖之感,多警醒之句。

《欲采蘋花不自由》特色四:

封面采用明代著名画家沈周之画,与古典清新的文字相得益彰。精装32开设计,更显精巧别致之美。

骆玉明,祖籍河南洛阳,寄籍江苏建湖。1951年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讲课风格幽默生动而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有魏晋名士之风,爱好围棋与茶酒。骆教授自评:“我是一个俗人,教书吃饭,喜欢孩子。”

所著《简明中国文学史》由欧洲著名学术出版机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出版,成为首次引起西方学术界关注和重视的中国大陆学者文学史著作;与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引起学术界的震动;参与翻译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宋元明诗概说》、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等论著,并负责各书之最后校定。其他出版作品有《徐文长评传》(合著)《南北朝文学》(合著)《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

目录
总论 明中叶江南才士
祝允明:万事遗来剩得狂
中国月亮照外国
人的卑琐与伟大
凝静之境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骆玉明早年之作,文笔没有后来的通透自然,但已经足够引人入胜了。
北京连下两天雪,我心情郁闷,读完这本更是惆怅。“怅怅莫怪少年时”,唉……。
虽然是2004年老书再版,但现在读来仍不觉过时。大爱骆玉明的风格,写江南士人颇得其神,由诗词而宕开,寥寥几笔即写出才子们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个性独立之精神于明中叶之江南已勃然待发,无怪乎阳明心学要被后人视作我中华现代性之先声。骆师文字功力不必说,犹擅“神韵”之把握,人之“神韵”,诗之“神韵”,如《老庄随谈》,如《诗里特别有禅》,皆妙。《有禅》一册尤其妙不可言。又,记得少年时读文徵明《满江红》,印象极深,读本书时便想骆师谈文徵明必定要谈及,果不其然,妙哉。
尘染难入侵 旧风物 最长情
颇有感悟。阅读过程愉快。作者谈人情谈人生都很到妙处。
明中叶四大才子,也是科场失意的四个人。一个人无论有多大才华,其价值大多是需要社会来认可的。在诗文中可以表现出对功名的不屑,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仍旧是焦虑不已。自古以来,没有一种人生是没有这种苦的,但是,学会在苦中作乐吧,并尽力留下些什么吧。
欲采蘋花即“纵放”,不自由即“悲哀”。 江南才士 祝 唐 文 徐,最爱枝山“遐览天地间,何物如我贵?” 浅显易懂通俗好读。
讲明中期江南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渭的诗。以前都不了解他们,影视剧和传说故事里的他们变化太大了,其实都是不得志的文人才子。原来以为明朝的诗是宋代那种风格,没想到有追求南朝宫体诗,李贺那种鬼气的,和社会思想文化一起变迁,发出咏史新论,以前上课学的咏史诗,没太注意明代的新思想啊。
我真的好爱老骆的文笔和为人,恨不能早生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