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变老的哲学的封面

变老的哲学

[奥地利] 让·埃默里

出版时间

2018-03-31

ISBN

9787545914320

评分

★★★★★
书籍介绍

◆被社会抛弃,对死亡妥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在眼前吗?在衰老来临之际,我们为何妥协,又如何还击?

◆直面所有人都将遭遇的困境与折磨!奥地利著名哲学家、奥斯维辛幸存者让·埃默里关于衰老与存在的沉思

···

【内容简介】

《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由五篇短小精悍的哲学散文组成。让·埃默里在书中化身为普鲁斯特、波伏娃、萨特、他自己,以及每一个老去之人,重现了变老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当我们开始疏远自己,当我们无法再凭借自身的潜力和可能性而生存,当我们渐渐难以理解新潮的艺术和价值观,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埃默里思考的是,如何在衰老时与社会和自我达成和解,又如何在生命的尽头奋力一击。

···

大屠杀和其他亚文化一样,在其中自会出现圣人。让·埃默里就是其中之一。

——凯尔泰斯·伊姆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本书)记录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受尽折磨的灵魂。

——《科克斯书评》

让·埃默里写作《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是为了打破变老之人对死亡的妥协,并敦促读者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作为个体去反抗和接受的方式。

——约翰·D. 巴娄,本书英语译者

···

【编辑推荐】

◆奥地利著名作家、哲学家让·埃默里,曾获普里莫·莱维和凯尔泰斯·伊姆雷的高度评价。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德语世界再版十余次,此次首次引进了其最著名、影响力最大的三部作品《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

◆本书围绕人在变老中会遇到的问题展开,每一章都以一个我们熟悉的文人、理论家或名人为主角展开,如普鲁斯特、波伏娃、香奈儿等,从他们的视角体验衰老来临时,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中文版直接翻译自德语原文,译文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让·埃默里(Jean Améry,1912—1978)

原名汉斯·梅耶(Hanns Mayer),出生、成长于奥地利维也纳,并在这座城市学习了文学和哲学。1943年,埃默里因散发反纳粹读物而遭逮捕,被押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苏联军队进驻波兰后,他先后被转移到布痕瓦尔德和贝尔森集中营关押,直至1945年才被释放。战后,埃默里在瑞士多家德语报社做记者以谋生。1966年,他出版了书写自己奥斯维辛经历的文集《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并因此广为人知。后又出版数本著作,包括他最著名的哲学论著《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变老的哲学:反抗与放弃》等。1978年,埃默里自杀身亡。

···

【译者简介】

杨小刚 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另译有《罪与罚的彼岸:一个被施暴者的克难尝试》等。

目录
代序:理解他人的可能与不可能丨杨小刚
前言
第四版前言
此在与时间的消逝
变成自己的陌生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中学的时候爱去寺庙,寺庙里最爱去的是流通处,常能结缘到一本名为《欲海回狂》的小册子。属于比《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知名度再小一点的明清劝善书系列。顾名思义,讲的是禁嗜欲、戒邪淫的办法,什么办法呢?千变不离其宗,就是去想死亡。你看到一个美女,你就想想几十年后她又老又丑,立刻就软了。你看这世间荣华富贵,几十年后你照样一句枯骨,刨坑埋了,有狗在你坟头拉屎。当时读这种苍凉的话,一点实在感也没有。读罢本书,却突然想起了这些劝善法门。本书是一部散文化的文学小随笔,一百多页,虽然作者的经历和本书的介绍,都让人想起海德格尔、想起存在主义,但其实关系不大,写的不是死亡,也不是西塞罗式的论老年,而是体察自己的衰老,体察这个变老的过程中会面对的身体、社会、文化各方面不可抗拒的变化。作者文学功力了得。
半夜读到流泪
如冷冰冰的手术刀一般解构,但不知为何文字就是非常抓人心。
丧之本色,无人能敌
若以死亡不可理性讨论为前提,通篇更像哲学味儿的抒情。在时间内化这部分,埃默里的论述并不严谨,以及他对死亡的定义:“我们所等待的死亡不是某物,它是对每一种物性的否认,”也让我有些疑惑。但这不是逻辑的哲学,是人的哲学,有血有肉的反抗、无奈、恐惧、悲凉…夏虫不可语冰,他几乎完美地传达了他对死亡的感受与思考,我还能期盼什么?在代序里,译者提到埃默里在全书最后的注脚“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那时我还不懂,可翻阅完全书到最后一页时又看到这句话,眼泪已经流了下来。
与Hermann Burger自-·杀逻辑论堪称死亡论双璧
变老是不再拥有世界和空间,而是变成一束时间。变老时你的身体会变得陌生,但也正是如此,比任何时候更加靠近自己的身体。当死亡未来临时,你只能活在妥协中。当死亡到来时,你变成虚无。
20221223,我说我圣诞节前读完 20221224,非常喜欢他写作的技法,一整块,没有多余的部分,融合地刚刚好。内容方面,第一天看完一半我哭了,因为我也老了,懂得他说的。看后半部分的时候,开始没有那么伤心和恐惧,因为,人,毕竟活着的每一天,都比一屋子金子还要宝贵啊
这生命的篇儿哪怕搓出包浆揉出千层褶皱最终还是被翻过去了。
封面看着就很沧桑,和主题很符合。我害怕老去,害怕容颜消逝青春不再,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对于变老这个话题其他方面的思考,比如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等等。等到我真正变老的时候,不知我届时适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