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望舒草·我底记忆的封面

望舒草·我底记忆

戴望舒

出版时间

2015-06-01

ISBN

9787547036303

评分

★★★★★
书籍介绍

《望舒草·我底记忆》收集了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戴望舒生活在一个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他有着浓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能,在毕生的文学实践中,戴望舒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望舒草·我底记忆》选编了戴望舒作品的大部分,基本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后曾用笔名梦鸥、信芳、江思等,诗人、翻译家。戴望舒的诗继承和发展了后期新月派与20世纪20年代末象征诗派的诗风,开启了现代诗派的时代,因此被视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代表作品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等,另有译著多种。

目录
望舒草
我的记忆
路上的小语
林下的小语
夜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哀伤忧愁,富于感性,很爱用自然万物做情的抒发。很喜欢。
见了你朝霞的颜色 便感到我落月的沉哀
“哦,不要再请求我的心了! 它是我的,是只属于我的。”
喜欢〈夜是〉〈前夜〉,后者写给刘呐鸥。戴望舒早期诗歌中的拿斯的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总让我想到穆时英——“忧郁诗人莱诺的手杖”,还有《酒徒》中的烟圈~不过有些诗化古典诗词化得不太圆熟,我还是更喜欢他的“独语”
还是更爱后期的诗。
十几年后续再读戴望舒,觉得这哥们是真的缱绻,很多诗场景感极强,包括《雨巷》,所以很能让人代入情绪。其中高中时喜欢的现在读还是记得和喜欢
《我的记忆》和《望舒草》是前期作品,《灾难的岁月》是后期作品,可以很明显品味到区别。前期的诗人还是知识分子,虽然在动荡的年代,但是翻译、写作、开书店、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搬到香港,与劳动人民和现实社会远了,总体上干的还是知识分子那一套,所以诗作在内容上还是爱情和知识分子不能救国的哀怨,不接地气。然后到了四十年代,被日军逮捕入狱,迎来了创作的后期,爱国救亡基调,《灾难的岁月》中四十年代的诗,抒发感情更直接,更有实体,一目了然了。在国破家亡之际,已经顾不上感情幽暗的美了。《我用残缺的手掌》便产生于这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