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从神话到历史的封面

从神话到历史

【日】宫本 一夫

出版时间

2014-02-01

ISBN

9787549533671

评分

★★★★★

标签

考古

书籍介绍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涵盖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作者从一二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亚最早的人类、不同的石器工业传统谈起,娓娓道来。由自然环境到文化分区与谱系,再到大的时段划分,则颇有指点江山、纵横捭阖的大将风度。这些叙述是解读远古中国必不可少的轮廓性勾画。日后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悲喜剧,都是在这个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们奠定了后世中国发展的基础。

作者的许多总括性认识如他山之石,发人深省:“我们不能用以中原为中心的单一的发展规律和战国时代以后正式成形的中华的概念或者说是中国的概念来看待其后的中国史”。“以中华文明为主干的中国史观不过是着眼于一方的区域历史”,“中国的历史并不只是农业社会的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轴,北方青铜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轴”,(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才是生成新的社会体系的源泉所在”。种种表述,都颇富启发意义。

目录
推荐序
中文版自序
前 言
第一章 神话与考古学
第二章 中国发掘物语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考古学的角度,不编年有点不习惯
好难
书的内容很好,但是出错率也很高,且不说“墓”变成“基”这样的错别字,但是前面是“姜寨1期”后面是“王湾三期”,前面卫国后面变成魏国,这样的体例不统一就让人看着很不舒服,理想国这么挫,这让人有点儿气馁了。
书名不太妥帖,有博销量的嫌疑。内容相当详实,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都有所呈现。宫本先生行文近于口语,比起国内学者的专著,算非常好读的了。偶尔拉扯一些自己的学术经历,还有些代入感。作为海外学者,研究中国问题,始终有些新鲜感。可惜宫本接触的材料有限,能撑起一个大框架非常见功底了,而且主线相当明晰,就是社会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从聚落到氏族到国家,避开繁琐的个案分析与材料对比,即使细节有误,也不妨碍整体图景的描述。
考古学那部分的作者私人经历有点悲伤……
倭人治史,总觉功力不足,视角新颖,然与大师相去甚远,尤其这第一本作者考古学家非史家,笔法更是偏匠记而非史记。
商周前的中国历史于我的确是一个薄弱区域,所以本书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作为考古从业者,宫本一夫先生在耐心细致为读者普及考古学基本知识之余,还顺带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国考古发展历程,吐槽了中国考古界面临的一些问题(详见二章)。另外,对新石器时代以来,农业与畜牧业经济方式和社会组织的分野、东亚陶器、青铜器样式和用途变迁、礼乐制度的源起都梳理得相对清晰。总体而言,中国历史史前时期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很多史观难有定论。本书基于考古成果,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提出了不少有说服力的见解。
全书的逻辑有点没看懂,宏观和系统性不足,专业术语太多影响阅读体验
大家都说很无聊 其实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啊 可能是课上历史论文读多了都觉得不无聊了hhh 除了几个遗址我还不是特别能对得上之外 感觉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和外不断游荡 丰富了很多思考 比如农业社会在初期时并不一定比狩猎社会先进很多 比如为何夏王朝一直未被公认存在 比如被称为初期国家究竟需要什么 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格式化向前推进的
中华文明从来不是由单一的源头形成的,而是由一南一北,两条文化轴交相影响,共同构成的。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