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东方历史评论(第1辑)的封面

东方历史评论(第1辑)

许知远 主编

出版时间

2013-05-01

ISBN

9787549536016

评分

★★★★★
书籍介绍

编辑推荐

《东方历史评论》是由东方历史学会发起的一份面向高端受众的系列历史读物,倡导丰富、细腻、从容、生动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的历史书写方式,力图改变当前历史写作要么功利、僵硬,要么流俗、浅薄的现状。

《东方历史评论》倡导的阅读观念是:“历史的,批评的,审美的”。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 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此外,本辑还收入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谈论全球化语境下不平等的加剧侵蚀自由民主制度赖以栖身的中产阶级基础、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回顾第三帝国形成等的文章;书评栏目重点推介了《帝国的精神生活:一段18世纪的家庭史》、《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几本近期比较受关注的书。

目录
发刊词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
专题:共和为什么失败:重返1913
共和为什么失败 /方曌 张晓波
刺客与政客 /张晓波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难得有这样的杂志书出现。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不一样的历史评论,不是猎奇,不是装口袋,是想明白历史的真相,并且自己有对历史的理解!
简直了,太精彩!西哈努尔亲王,二次革命,都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一直觉得这杂志的定位还是很模糊对以后的发展绝对是有影响的,不过第一期做成这样还是挺出乎意料的,有很好的干货,当然也避免不了烂大街文。创刊词问题挺大的,强调历史写作的色彩鲜明和细节丰富,也提到了对历史真实性怀疑这种态度的反思,但是有没有考虑过the excess of words对你所追求的真实性的影响?这一点在整本书里都有反映。还有许知远那篇访问问的问题.......
说是历史读物,不过是因为无法自主办报而不得已以书的形式走一步看一步出版的妥协,唉,可怜的出版界,可怜的中国读书人。当年的独唱团喧嚣一时也只以这种方式出过一期就夭折了,那本书说真的就是一本小资读本而已,而这本则不同,大胆犀利,望它一路走好。全书从开篇就提示了本书的历史观,它不为政治作嫁衣,也不为满足现实需要作借鉴,它的历史就是对过去的整理,它满足人单纯了解历史的需要,就是这么简单。后续内容都是严谨的讨论为主,其中《西哈努克》一文风格炯异,因为它全篇全部采用的是充满意识形态观的政治用语,可能最重的批评就是“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全书精髓还是在百年前共和的思考,各国转型时的半专制政权的遭遇,各有角度但都很切入重点。其它像《历史的未来》《琉球的故事》《即将到来的第三帝国》《日瓦戈医生》都是好文章!
不知道这样的读物现在还能不能出版了。1913对中国的确是一个异常关键的年份,从此枪杆子稳稳地压住法治。除此之外,里面的文章亦是相互对应,民国和魏玛,琉球和港澳台……
@2020-03-28 00:08:18
文章质量参差不齐,不过还是能兼顾趣味性和专业性的。宋案、琉球、魏玛、西哈努克、帕斯捷尔纳克的几篇有意思。
历史写作还挺好,文风是杂志的风格,读起来是比较轻松的。
也许这样的历史讲述,才能让人对历史有了更多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