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遗憾的聆听的封面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

出版时间

2014-06-01

ISBN

9787549538805

评分

★★★★★
书籍介绍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遗憾的聆听》是一本音乐随笔类文集,其中包括对西方音乐家的音乐阐释、个性理解,对中国作曲家、演释者的作品品评和解读,聆听音乐会后的感受,观看艺术演出之后的思考等方面的文章,集成了作者对音乐会现场聆听的感悟,既有对巴赫、肖邦、马勒等西方作曲家的深度理解,也有对谭盾、瞿小松等东方艺术家的作品体悟。书中收录了多篇作者为各大国际音乐节及著名交响乐团音乐会所写的节目单,呼吁节目单制作向着专业、导赏的方向发展。 杨燕迪,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批评家、音乐翻译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研究与教学领域涉及音乐学方法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学术翻译、歌剧研究、音乐分析与批评、音乐文化与社会研究等。发表译著近300万字,另主编多部论著,主要包括《音乐的人文诠释》、《乐声悠扬》、《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作为戏剧的歌剧》、《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音乐史学原理》等等。曾获得国务院、教育部、文化部、上海市的多种奖励与荣誉称号。
目录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闲话节目单
聆听导引:舒伯特、马勒与莫扎特!
炫技与嬉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消遣读物
前面四星,后半部分两星。个人最满意的是讲莫扎特和贝多芬以及马勒那几章。
记住一个地方:NY 18街 书院书行
后面的文章不行,应景之作多。前面的几位大作曲家(肖邦、海顿、莫扎特、勃拉姆斯、马勒)的评介真是不错的。贵州人民出版社那本皇皇巨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我拿着当时流行的新华书店消费卡到上海音乐书店二楼请回家的,98元不打折)的修订者就是杨老师。以前在衡山路中唱门市部买引进版CBS《伟大的精品》磁带,里面都有很不错的说明,杨老师在本书中也说中国音乐会需要这样优秀的介绍者,他自己就是。我对杨老师居然把张承志和古尔德联系起来尤其表示钦佩,有文化。我记得家里那盒勃拉姆斯上最后一句是引用舒曼对勃爷的赞美:无疑这是一个优秀分子,他的伙伴们为他向世界迈出第一步而欢呼。在这个世界上等待他的也许是缕缕伤痕,但也会有光荣和胜利。我们欢迎一位强有力的斗士。以此敬高中生时听着勃爷第一交响乐第四乐章做数学题的自己!
砍掉一半的短文和杂文,书价减一半,会更好点
这本也是他一系列作品中的一本,补评论。
作者懂音乐,但是不会写文章,全书使用宏大叙事的表述风格,运用各种大词和概念去讲古典音乐。音乐家们,知道为啥古典音乐没落了吗?就是因为你们的这种话事方式把大众搞得觉得古典音乐太难了,自己不配听。作者明明对音乐的理解很对,为啥说起来云里雾里?没有一句话落到实处。真是脑壳疼。
很多文章太短,意犹未尽
对我来说已经非常足够informative;摘抄印象最深的一处:“艺术家(仅指优秀的艺术家,平庸的艺术家达不到这个境界)的所有作品应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西文传统中,常常用一个法文词汇来专门指称这样一个范畴:oeuvre(一生的全部作品)。所以,“柴二”尽管稚嫩青涩,但因与这位作曲家整个创作的关联,也就获得了某种环链性的特殊意义。”
若跟罗曼罗兰的音乐手记一起读的话,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平庸。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