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的封面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

邱林川

出版时间

2013-09-01

ISBN

9787549543380

评分

★★★★★
书籍介绍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工厂”。但你是否想过,“信息时代”与“世界工厂”之间有何联系?本书认为,回答此问题必须了解网吧、短信、小灵通、山寨机等中低端信息传播工具,必须走进城中村、厂矿宿舍、工殇医院,以及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事件——因为那里的流动打工者,那里的老与少,正在构建方兴未艾的新工人阶级,因为他们的网络社会才是“世界工厂”的支柱和“信息时代”的基础。

关于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本书经十年积累,内容分三部分。上编“网络之普及”讨论网吧与手机的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文化现象、制度问题与社会影响。中编“信息中下阶层”梳理流动人口、劳工、青少年及老年人如何在社会大转型背景下,利用网络科技,应对生存议题,进行草根创新。下编“新工人阶级之雏形”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考察新工人阶级形成的特点,包括网络条件下的控制与颠覆、文化表达及重大社会事件。

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推出英文版以来,本书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并获“简•雅各布斯城市传播图书奖”提名。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主任比尔•达顿教授如此评价:“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传播技术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产生社会作用?迄今为止,此书的探讨最有洞见,且以实证为根基。”

目录
【序一】这个残酷的、充满剥削与排斥的信息时代(曼威•卡斯特)
【序二】直面新时代的工人阶级(沈原)
【序三】网络社会与信息科技不是“平”的(马杰伟)
【绪论】中国式网络社会大机器里的小小齿轮
中国与世界—网络媒体与中国社会—新工人阶级?—网络社会与网络劳工—本书结构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呵呵#还不如去看调查性报道##快别黑调查性报道了#
2017年第6本。可能是期待太高了,所以感觉有点失望。绪论值得一读。对网吧的解读最有启发,无限缰绳的提法也有很意思。后面写的越来越散,有一些拼凑论文的痕迹。
不逼自己就不知道看书的效率有多高……邱林川老师对劳工的关注真的是学界的良心,讲得很清楚,方法操作上也以严谨著称,关于工人和社会底层人员,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其实我们自己也身处底层,但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却浑然不知。
案例和材料很丰沛。可惜之处,第一是关注面稍有点窄,一些较新的IT工具没有被关注到;第二是对工人阶级的IT使用探索得不够深,感觉没戳到痛处。
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研究方法和后半部分的讨论还是很有启发的,可惜出书至此数年已过现象依旧。
眼光落到暗处。
成书在2009年,最近十几年中国变化实在太大了,现在一读恍如隔世,读晚了,代入感有点差
具有人文关怀的学术研究(参考威廉斯工人阶级文化研究)
邱老师关于媒介赋权与劳工问题的研究。全书以传播政治经济学为支撑,立足于中国语境对卡斯特的网络社会进行延展与对话。由于问题太大,全书的脉络比较散,在具体论述上也很难做到层层递进。但其中关于“劳工文明共同体”的创设依旧具有启发性,这一启发更多体现在了学术关怀上。只是十年之后我们不禁要反问,在少子化后工业时代的语境中,还存在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吗?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