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的封面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朱涛

出版时间

2013-12-31

ISBN

9787549550081

评分

★★★★★

标签

设计

书籍介绍

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到1959年间,他深陷新中国政治运动的漩涡。为跟上形势,他频繁进行自我否定和改造,有时也将批判矛头指向同道。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他构筑起的“中国建筑”体系也在任意化的政治潮流冲击下分崩离析。

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和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那段历史远没有结束:政治任意化导致的建筑任意化,仍然主导着今天中国的空间图景。

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中国建筑:史学的构筑
第一章 上穷碧落下黄泉:是找东西,还是填充体系
第二章 强梁无畏
第一篇总结 梁的史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建筑这门学科之所以有趣,因为一方面它逻辑严谨,自成体系;同时它又完全由人创造,注入了人的情绪。”看似明了的事情从来与事实不符”。人性复杂都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了。
值得一读,作者是建筑学专业出身,从专业角度打破了很多围绕梁、林的神话。比如梁的很多“创见”其实只是对西方建筑学者做了“创造性翻译”,比如梁的天津城区六边形结构设计方案图纸几乎全抄Noulan Cauchon,比如名闻遐迩的“梁陈方案”其实和日本占领军早就这么规划过,等等。
虽然并不完美,第二章我还是读的触目惊心与感慨万千
五星推荐,看得很心酸。真实还原被神化的梁思成,一个理想主义的建筑师如何在政治运动的狂风暴雨中左右摇摆,彻底丧失学术方向,以其为代表的建筑界如何沦为权利的附庸,让政治正确成为了设计的基本需求,对当下的建筑学依然影响深远。
虽然久仰“臭名”,但直到今天才真正读完书。看了好些评论,还是赵晨说的好——“建筑专业层面的问题不该简单粗暴地铺陈在大众面前”。实际上书中的内容都还比较靠谱,尤其是上半部分,关于梁思成“设计导向的建筑史研究”梳理的很棒,而49后那点破事儿实在没啥意思却又占了大篇幅。喷的人就揪着什么梁林抄袭的噱头实在是媒体之恶,而王军林洙他们也都是基于没看书的评论。在没读过书的情况下,作此评判实在有失公允。史者见史,喷者见喷。
从强梁无畏到“反右先锋”,从满目山河疮痍的无奈到新中国新时代满腔抱负的幻灭,不得不说,梁思成作为富有民族责任感的建筑大师,一生充满了悲剧性。
尤记战时 @2018-10-17 02:55:14
拨开迷雾去看历史中梁思成先生真正的学术成就,以及他那个时代中的建筑师们如何在那个时代忽左忽右的政治浪潮中拼命追赶又被无情拍倒,不足是我出于本能的会觉得理论的梳理有些太武断有很多主观臆断的成分,49年后的呈现有些不够扎实,仅仅展现了历史事件中关于建筑规划的部分的呈现,或许其余部分也有参考意义。
建筑上的民族主义,规划上的遗产保护,思想上的渐进演化,三种脉络交织成书。试图将梁思成从神坛上解放,还原历史变革的复杂面貌,代言时代背景下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无奈。
梁成方案说来说去就是梁思成和别人较劲儿,不舍得放下文人的自尊,承认自己有缺点。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