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彗星年代的封面

彗星年代

[德] 丹尼尔·舍恩普夫卢格

出版时间

2019-08-01

ISBN

978754962725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彗星年代》中,作者通过多个章节的叙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战争留下的创伤、革命的风起云涌、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些元素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思考战争、和平、革命以及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
丹尼尔·舍恩普夫卢格,德国著名历史学者,曾在哈佛大学、巴黎索邦大学和伦敦大学任教,现任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并任职于柏林高等研究院。他专注于18至20世纪欧洲史的研究。简心怡,1983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自由职业者。
推荐理由
《彗星年代》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展现了历史转折点的多元面貌。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还揭示了不同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关系。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20世纪初欧洲历史的窗口,同时启发我们思考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
适合哪些人读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历史、社会变革感兴趣的读者
关注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相互交织的读者
希望了解20世纪初欧洲社会变迁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前言 彗星之核
第一章 新的开始
第二章 天涯共此时
第三章 革命
第四章 梦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德剧《1918:梦想之战》的情节叙述,《云图》式的人物群像,聚焦1918-1921年一战转折点时段的彗星时代的个体崛起,有碎片化历史切面的意识,也有大时代小人物或迷失或坚持的时代缩影,一战过去一百多年了,但仍旧有许多历史片段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作为时代趋势来看过于碎片,作为个人描写又太简略。提到了一些艺术作品,但没有图示,每次都要在网上找查找不方便。作者欠缺严谨,在基本事实上犯错。所谓的FT年度好书也就是FT的评论员推荐书单中的某个评论员的个人推荐(用的还是错误更多的英译本,匪夷所思)。
pov的写法让这书加分不少,每个人物在那段历史洪流里平行或交集,读起来欲罢不能
翻译流畅加分~ 以前说过个人很喜欢的故事模板是「窥见世界黑洞的一群人所做的不同选择」,所以买这本的时候觉得应该会很对口!不过「一帮人」这个数字上升到22乃至更多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晕哈哈。全书的描写像基于某种状态:灶上的壶子烧热了,蒸汽顶着壶盖,要掉不掉要掉不掉……跳得欢,也叫人心慌。一战结束那几年的群像戏,优点是选人极具代表性,从无数点发散出去的线索最终也构筑了当下的世界;但这本书在结构之外写得比较平,部分与部分之间嵌合的努力不明显,在历史意义极强的同时,文学张力不太足,是很工整的好学生笔记。还是很推荐读,对梳理那个年代/引申阅读会有帮助。ps 在《杂草的故事》里提到虞美人,读了这本才知道原来和战争的关联有这样一段故事。pps 约克的故事当为启示(不是说英雄事迹那方面)。
以22个人的经历,串起了一战后5年的历史,他们或者想要谋求欧洲统一和女性权益,或者想在世界范围内兜售和平,或者要争取自己民族的独立,或者仅仅是这段历史的著名的观察者。全书以“彗星”这个意象贯穿始终:“他们无不惊奇地目睹彗星梦幻般划过天际,也亲身经历了现实如陨石般迅速燃烧、冲撞、冷却、僵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变,民族国家崛起,无产阶级革命,女性地位提高。但正如作者所说:“100年过去了,我们仍旧生活在不安的现状中。……整个世界一遍又一遍地经历希望和危机,光明和黑暗的未来版本并行不悖。……每一个状态、每一个处境都是暂时的,彗星追着自己的尾巴绕圈。”这本书的遗憾的稍显零散。但翻译很出色。有相关纪录片,可惜没有中文字幕。
太碎了
最近刚开始看历史类书籍,顺着就看到一战了。对于历史小白来说这本书并不合适,出现的名字好多都不认识。重点看了伍尔夫和甘地。得之后掌握大致人物事件再回头看比较好。
构思新奇的历史群像,描写细腻,我觉得文学性大于历史性。“死亡不是生命的事,人不会活着接受死亡。”
求求翻译好好捋一捋自己的语法
试着交织人物和事件,但重心不明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