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把我的心染棕的封面

把我的心染棕

索飒

出版时间

2022-08-31

ISBN

978754963830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此书是国内著名的拉美研究学者索飒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国内资深拉丁美洲研究学者的身份,潜入拉丁美洲大陆的深处,长达数月。本书的写作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求学,匆匆步履坚实地穿行于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古巴四国。敏锐探寻的目光捕获的不仅仅是安第斯山的雄伟、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旖旎、当地民众的风情,更重要的是,在探寻的目光背后有着一个人文学者的文化审视和学理追究。

面对拉美大地丰富的细节——无论是印第安底层民众的心声,拉美知识分子的觉醒,还是饱经新旧殖民主义蹂躏留下的历史疮痍,作者一面深情吟咏曾创造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卡文化的这块丰饶大地,一面无情针砭被媚俗史学遮蔽了的罪恶殖民史。于是,温情和正义时时闪现在文采激扬的流水行文中。

索飒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退休)。青年时代曾在内蒙古草原插队,后就学并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后长期从事拉丁美洲文化研究。

目录
小引
第一章:厄瓜多尔
飞越火山国度
在基多逛工艺品市场
太阳“正坐”在基多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大抵算是一本拉美的旅行见闻记(毕竟行文风格太轻松随意了)。自由,算是作者自始至终穿插的一个词。不论是强制性的殖民主义,还是拿来主义式的新兴自由主义,都是行不通的。我们看到的画面往往是一时的、片面的,甚至有些文化粉饰在其中,纵然确实是期许的小目标,但也同样需要长远眼光的支撑才能实施和实现,因为终归是需要匹配自身体系与发展战略的,这其实对个人、对团体、对国家同样的适用——而且,文化殖民才是更可怕的哦。
世界不应该只有巧克力,还要知道巧克力背后的故事。
一本以叙述为主,以感想与体会为辅的拉丁美洲见闻录。作者以自己的脚步丈量拉丁美洲,以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能接触到的感受着拉丁美洲这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拉丁美洲文化有着独特的风格。它有着与世界其他民族,其他区域所截然不同的感受。在阅读完本书之后,我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和拉丁美洲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前阅读拉丁美洲的相关书籍,大多是从政治经济的宏观角度切入。这次阅读的书籍则是从一个平实的角度,或者说从每一个普通大众微观的角度去探查拉丁美洲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条件。从中我感受到的是,拉丁美洲是一种杂糅着自身传统文化与殖民主义残留的结合发展的状况。除此之外,拉丁美洲还有着众多的奇特生物。今天为我们熟知的许多作物,他们的家乡都是来源于拉丁美洲!希望有朝一日会踏足这片棕色大地!
作者的这趟拉美之旅穿越了一个个神奇而特殊的国度,了解了诸多地区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探寻着历史遗留下来的不朽文明,也在旅程中用亲身经历,所感所想、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引领读者去探索美洲大陆的秘密。
游记类小说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看过之后会想去书中的地方”,一种是“看过了就像去过了那个地方一样“。这本书是属于后一种。跟着作者的视线我仿佛一起去拉丁美洲游历了一番。其中很多经历,更是我相信就算我自己亲身前往都没法做到和感受到的,跟着作者我体会到了我通过自己没办法看到的事,因而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己很多没办法体会到的情感。本书的两条明线,对拉美作物的寻根和对拉美地区的普通游历。一条暗线,对拉美地区历史、宗教、文化的追问,我都很喜欢,搭配起来咸淡相宜,不至于过于严肃让我想要放弃阅读,也不至于过于娱乐化让我觉得读来是浪费时间。拉美文学我接触的不多,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有一种想要再更多阅读拉美文学作品的冲动,相信现在读起来,也会有和之前不一样的的心情和理解吧。
门罗主义不过是继“西进运动”以后调转方向的“南进运动”。 从北美东北角出发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可以持枪把北美西部的印第安人杀光或赶跑,但时代不允许其继续如此对待中美南美的印第安-拉丁人群,于是已经阔起来的美国人以资本这种披着商业文明外衣的隐暴力方式,让自己的“美洲邻居”依附于自己,造成拉美资源富足而人民贫苦的局面。
没有猎奇和逼问,只是一场旅行。
广袤质朴的大地,色彩缤纷的画卷,略显偏执的观点。
越往后写的越好,古巴篇对历史和现实有着非常出色的描写
文风老派、行文“官腔”不是个事儿,《美国反对美国》也是类似的文笔,但没人会觉得该书价值不大。本作最大的问题在于主题混乱。殖民、历史、风景、农作……什么都想讲一点,却什么都不深入。墨西哥篇反倒写的最好,客观来说甚至比作者喜欢的古巴更有感情。虽然不熟悉拉美史的读者初看会困惑,但作者紧紧抓住了墨西哥印第安人反帝反殖民的血泪史这一线索,从古到今,再配合实地考察时的见闻,脉络清晰,可读性强。没了风土人情、旅游见闻等细枝末节的干扰,反而能一窥一个与大众宣传中不一样的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