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血与蜜之地的封面

血与蜜之地

刘子超

出版时间

2024-10-01

ISBN

9787549643295

评分

★★★★★
书籍介绍

“对我来说,巴尔干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更像一个形容词,充满伤痛、挣扎、求索和希冀的复杂含义。”

·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新作,穿越流淌着血和蜜的巴尔干半岛

北岛、李健、许知远、周轶君、朱迅 联合推荐

“子超不停歇地上路,为我们打开这世界大同中的小异,陌生的化为能够被理解的。”——周轶君

·

☆《失落的卫星》作者刘子超再度出发,穿越“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 穿越历史漫长的阴影,抵达布满弹孔的时间现场——没有一个地方的爱与恨,比这里更浓烈

☆ 一本四处漫游的旅行文学,却讲了一个个寻找家园的故事——在不确定的当下,我们何以为家?

☆ 旅行文学标杆之作:车牌上的字母,杯里的咖啡渣,街巷散发的气味,都藏着世界的秘密

☆ 北岛、李健、罗新、俞敏洪、许知远、周轶君、朱迅力荐作家,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得主最新力作,“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

☆ 收录旅行路线图和巴尔干词典,速通巴尔干前世今生;50张旅途摄影作品,生动捕捉巴尔干表情,如亲临其境

·

从北到南,由冬入春,穿越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23个城镇,再度见证世界的细碎与广阔。

这里诞生了奠定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文明和拜占庭文明,也是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分庭抗礼的场所。这里是大国兵戎相见的战场,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交锋与较量的熔炉。

往事并不如烟。跟随刘子超的脚步,沿着现代历史开始的道路,来到血与蜜之地。火车穿越于山谷的黑色皱褶,历史的幽灵总在不经意间出现,帝国的残影荡漾在亮绿的河水中,人类的爱与恨,将一一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这是一本四处漫游的旅行文学,却讲了一个个寻找家园的故事。酷儿与诗人,难民和毒贩,凶手和受害者,信徒与商人,悉数登场。

在斯洛文尼亚,他闯入一场诗歌沙龙,看见诗人如何用语言重建家园;在黑山的深夜,少女接线员忙着为遥远的美国人订比萨,自己却从未尝过一口;活在南斯拉夫旧梦中的克罗地亚青年,可以修好一切东西,却修不好自己;选择“躺平”的波黑银行职员,却大声质问中国年轻人:“你们生活在中国,为什么要躺平?”结识塞尔维亚的电商教父,他感受着全球化的浪潮,眼里的世界平滑且没有任何阻碍;碰见希腊经济危机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喊着左翼口号,大声地说:“我们也是巴尔干国家。”

巴尔干变得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像一个形容词,充满伤痛、挣扎、求索和希冀的复杂含义。穿越历史漫长的阴影,抵达布满弹孔的时间现场,一路收集飘零人的血色故事,去探索一个更具普遍性的问题,一个始于巴尔干却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问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我们何处为家?

·

刘子超打破了我对游记的偏见。新书依旧精彩,他所记录的所见所闻是朴实而生动的,但不止于此,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所思所想,因为作者本人的视野、思想乃至心灵决定了旅行的深度和意义。——知名歌手 李健

宽广的接触面,鲜活的时代感,颇有时间深度的历史思考,加上淡定得有点舞台感的冷静叙述,几乎各个方面都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罗新

在中文世界刚刚兴起的旅行写作中,子超是个难以忽视的名字。他的好奇心、洞察力、迟疑、与习惯性的自我沉溺,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他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知名作家 许知远

有刘子超这样的作家在,加快了我们了解世界的步伐。他一次又一次困难地抵达,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历史,再通过精致且贴切的写作,揭开世界神秘的面纱,勾起我们想了解世界的欲望。读完子超的书,总希望自己能沿着他的路线去一趟,总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么一本本书。——新东方创始人 俞敏洪

子超不停歇地上路,为我们打开这世界大同中的小异,陌生的化为能够被理解的。——知名作家,纪录片导演 周轶君

子超做着我想做不能做的事:回望历史、凝视当下、点醒未来。——央视知名主持人 朱迅

现代人习惯了坐享网络的信息便利之时,他坚持以肉身进入现场,用文学再现旅途。他所见证和书写的人的境遇,刷新了我们观看今日世界的坐标和视域。而那些处在世界的边缘与夹缝中的陌生地名,也因一位中国作家的在场,与我们有了联系。——单向街文学奖颁奖词

目录
序幕 的里雅斯特:我即将远行
第一章 斯洛文尼亚:夜晚的角落
第二章 萨格勒布:心碎博物馆
旅行相册Ⅰ
第三章 达尔马提亚:冰与火之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总算有一本刘子超的游记,和我自身已有的旅行经验有较多重叠了。但我当然依旧是普通游客,而他是更深入的那个。谢谢他的深入,不然不会留下这么多人与人交接的故事,不会深深看见,民族主义像一剂毒药,至今仍不分东西方地撕裂人类。关于“巴尔干”,阅读全程我常常会忍不住代入“苏北”,当这些名词比起实体,更像一种处境,你要如何分辨、归类,甚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很喜欢刘子超率直写出自己面对异国语境时的言辞失当,行为慌乱乃至冒犯。他本可以美化甚至矫饰,但他没有。这也是旅行很重要的一部分:发现关于自身认知的不足乃至偏差,在与他人的碰撞里再重塑。诚实的旅人啊,祝你永在途中,祝你持续记录。
巴尔干的问题就在于他的仇恨太新了,刚刚发生在昨天一样,那些记得一战与二战的仇恨的人已经逝去,但新的仇恨被新的一代人所拥有,而这些人现在正在主导着巴尔干的现实与未来,没人有能力去治愈他们内心的创伤。
意义非凡的书写和旅行。作者下一站会去哪里?会去南美吗?
关于巴尔干地区的旅游非虚构书写,质量一如既往地好,可以和柏琳的《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对读。《黑羊与灰鹰》《巴尔干两千年》是旅途必读书。
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出现一两个当地人,就像是游戏里的NPC,主角是作者本人。大巴车上女孩伊丝朵拉的签名:“Dosis sola facit venenum ”,“剂量决定毒性”同样送给作者,人物的外貌对话描写有点太多了!
刘子超的新书,飞机往返航班上看完,民族主义的疼痛,比前几本都要沉重,好读且带来反思
第一次读作者的书,应该说在游记+历史的书中算相当不错的,可读性极强。个别地方稍显刻意,历史叙述方面也算相对薄弱的一环。
“克尔瓦瓦茨拒绝了。他留在萨拉热窝,最终在围城中死于心脏病。” 他死在心中的南斯拉夫吗?
在这个世界上,鲜有事物比虚妄的希望更动人。说得太好了。 水准毫无疑问还是相当高的。 但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政治历史含量好像远高于前面几本,相应的,被抛进陌生地之后的经历与意识流般的想法就少了许多。几段有趣的经历好像因为提前听了播客而被剧透了一般,这个体验很奇怪。
确实像后记里所述,这十几年来世界从自由主义、国际主义大踏步地后退,陷入民族主义的甜蜜陷阱里饮鸩止渴 但只要还有人漠视国家机器的苍白宣传和仇恨煽动,回归到人与人的交流上来,这个世界上就总有还值得被记住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