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我会爱的封面

我会爱

[俄]阿赫玛托娃

出版时间

2018-08-01

ISBN

9787553512327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我会爱》是三卷本“阿赫玛托娃诗文集”中的短诗卷。本卷按出版顺序编排,收录了阿赫玛托娃八部诗集中的近150首抒情诗精品。对于她的抒情诗的能量,同时代作家楚科夫斯基如此评价:“无论之后两三代的俄罗斯人何时坠入爱河,阿赫玛托娃的诗都将伴随他们。”此外,书中还收录了高莽、英娜•伯恩斯坦和楚科夫斯基对阿赫玛托娃抒情诗的导读文章,帮助读者从创作背景、意象选择、韵律特点等多方面理解和欣赏诗人的创作。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20世纪俄罗斯诗坛的璀璨明星,与普希金齐名的伟大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才华横溢,十五岁时即开始创作诗歌,作品发表之初便引起“非同凡响的热烈颂扬”。她一生创作颇丰,她的名字,已成为俄语中“最珍贵的名字之一”。

她的好友,莎士比亚翻译专家米哈伊尔•洛津斯基这样评价她的诗:只要俄语存在一天,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就会永远活着。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把人们带入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大师”的百年诞辰。

译者简介

高莽(1926—2017),著名俄语翻译家,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多位作家的作品,并因对中俄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俄罗斯友谊勋章。其中,尤以翻译阿赫玛托娃的作品为突出。2013年,高莽先生凭借《安魂曲》获得“俄罗...

(展开全部)

目录
前言
我会爱
译自《黄昏》(1912年)
在皇村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阿赫玛托娃确实是能代表历史的诗人,她的诗天然地有一种大写的声音,即便是私密、心碎的爱情,也是响亮的——是一种艺术事件(“又减少一个希望,/但会增加一支歌”),她年轻时与安列坡的“黑戒指”之恋(你当时看了一眼我的脸/ 仿佛天使搅混了水面),在迟暮的会晤中,回响为让人动容的“放慢了脚步”,理解她人生的这种戏剧性,是理解她诗歌那种抒情与叙事一体的入口,对这位“哀泣的缪斯”,历史仿佛就在身边的事物中显现(“世纪在身旁踱步”),而她只是毫不造作地承认,写下“是我”,写下“我的诗篇——群飞的白鸟/ 还有我明眸中蓝色的火苗”。当这种声音与祖国相连,就出现了那些大我的土地情怀,尤其是述说苦难时,声音呈现出崇高的质地。高莽的翻译整体流畅,但工于押韵,难免有陈词之嫌(太多的欢畅、凄凉、雄壮),附录后两篇值得读
在思南书局诗歌店买的。当时随手买了三本。一本日本,一本俄罗斯,一本美国诗人。现在发现都是女作家。大概那片放的是女作家??这本翻了几页就很喜欢。看了一遍还可以细看。细腻绝妙地表现了爱情里女子的心态,惟妙惟肖,感情丰富就像中国的萧红。
#2019第69本# 阿赫玛托娃是目前诗歌里最钟爱的,她几乎涵盖了所有我对诗歌的偏爱和幻想:赤裸裸毫不掩饰的爱恨,也往往最高贵纯洁;简洁直白的表达,毫不转弯抹角;悦耳动听的音韵带来立体感,读来像哼歌;可见可摸的具象物体感,不似象征主义那般虚无缥缈。她的初期诗歌略显青涩,但流露出十几岁少女的清纯天真,对爱的渴望,是我们都懵懂经历过的,此外更能感受到丝丝蔓延的坚强,是跟疾病和身体做隐隐斗争。也铺垫了后来她野草般的受难漂泊经历,一步步滋养了自身的强大,这强大中蕴含着内在的高贵优雅坚韧善良,所有都一一显现在她诗歌里的一字一句,了解了更多她的生平故事,每一首诗每一句读来都夹杂着幸福和疼痛,仿佛读得不是半个世纪前的女诗人,而是自己,那个不断斗争的自己。挚爱她的无穷魅力,是缪斯关于悲痛的哭泣和永恒哀歌。
“哀泣的缪斯” “她一出现就装备齐全,从来不与任何人有相似之处” “从她创作最初,直到生命尽头,她总是无比清晰和连贯。在她的同代人当中,她是一个简·奥斯汀” “她可以替这个民族说话,以及把这个民族不知道的事情告诉它。从根本上说,她是一位人类关系的诗人:爱惜、紧张、切断。她展现了这种演变,首先是通过个人心灵这个棱镜,然后是将就着通过历史这个棱镜。” ——约瑟夫·布罗茨基《小于一》
当我们低下高贵的头颅,悄悄擦掉滚烫的泪水, 我仿佛看到优雅的阿赫玛托娃,在白银世纪的大道上留下印迹。
“还是那个声音,还是那道视线,还是那亚麻色的头发。和去年一样,一切未变。白天的阳光穿过玻璃 在粉白的墙上闪耀刺眼……盛开的百合芳香四溢,还有你那平淡的语言。”诗当然是很棒的,翻译和附录也很加分,虽然身处一月的室内,好像也闻到了百合花和菩提树隐隐香气。幸好在那时就洗掉了她身上的污水。
爱与死
@2022-02-01 01:12:30 @2023-03-03 08:16:41
更喜欢她的非爱情诗,看了附录才知道原来那么多爱情诗都是献给鲍里斯安列坡的。“旅人啊,你的路途黑暗茫茫,异乡的粮食含着艾蒿的苦楚。” “然而世上不流泪的人中间,没人比我们更高傲、更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