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回忆与随笔的封面

回忆与随笔

[俄]阿赫玛托娃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553512334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回忆与随笔》是三卷本“阿赫玛托娃诗文集”中的散文卷。阿赫玛托娃的创作,虽然以诗歌为主,但也留下许多散文、随笔、日记和书信。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诗人成长经历、写作过程、情感体验,也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各文学流派的内幕、它们的演变和成员之间的矛盾。阿赫玛托娃的一生,恰逢俄罗斯新旧时代更迭的岁月。那激越变化的几十年,也是文坛群星闪耀、光彩夺目的半个世纪。这部《回忆与随笔》,收录了诗人人生各个阶段的日记、关于同时代作家的回忆、对影响自己最深的文学前辈的评论,以及诗人生前未公开的、少女时代的10封信。

正如译者高莽先生所言,“阿赫玛托娃的随笔是一位大诗人的随笔,别有一番风貌”。通过这部《回忆与随笔》,我们可以了解阿赫玛托娃何以在“优雅的外表下拥有铁一般的脊梁”,何以她的文字时而如西伯利亚的冰原般犀利冷峻,时而如涅瓦河的流水般婉转轻盈。同时还可以一窥当年整个俄罗斯文坛的面貌,实为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文字资料。

安娜•阿赫玛托娃(1889—1966),20世纪俄罗斯诗坛的璀璨明星,与普希金齐名的伟大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才华横溢,十五岁时即开始创作诗歌,作品发表之初便引起“非同凡响的热烈颂扬”。她一生创作颇丰,她的名字,已成为俄语中“最珍贵的名字之一”。

她的好友,莎士比亚翻译专家米哈伊尔•洛津斯基这样评价她的诗:只要俄语存在一天,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就会永远活着。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赫玛托娃年”,以纪念这位“把人们带入一个美好世界”的“诗歌语言大师”的百年诞辰。

译者简介

高莽(1926—2017),著名俄语翻译家,翻译过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多位作家的作品,并因对中俄文化交流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俄罗斯友谊勋章。其中,尤以翻译阿赫玛托娃的作品为突出。2013年,高莽先生凭借《安魂曲》获得“俄罗...

(展开全部)

目录
前言
回忆的散页
青少年时代的安娜
成年时的安娜
生活散记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跟茨维塔耶娃一样,随笔太随意,回忆全是断章。翻译还不错,但就是喜欢把“岳母”翻译成“丈母娘”,沙俄贵妇秒变老毛子大妈。P67我在1914年〇月〇日……
很好哭就是,曼德尔好惨
3.5
回忆与随笔一般,可能是翻译问题,没有逻辑性也没有故事性,既无美感又没有启示性,还不如最后的十封书信,倒写得真挚细腻
关于俄罗斯大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传记,很好的一本书,翻译特别好,是高莽先生的译本,印刷的很好,值得收藏。
喜欢描写莫迪里阿尼的那篇。 1910年,20岁的阿赫玛托娃和26岁的莫迪里阿尼在巴黎相遇相识,两人开始互相写信。1911年后再次相聚,当时巴黎的左派美术家,除了莫迪里阿尼以外,几乎都得到了世俗的名声。他们一起谈论魏尔伦、拉弗格、马拉美、波德莱尔…… 安娜回忆莫迪: “他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感到窒息,甚至在卢森堡公园,他有个习惯性的动作,仿佛在撕汗衫,不耐烦地重复一句话:需要离开这里……” 莫迪写过信给安娜:“您在我身上有一种魅力。”还有“我捧着您的头,并用爱将它包起来。” 莫迪里阿尼为阿赫玛托娃画了约16幅素描,后来,赤卫军搜查安娜家时,烧掉了几乎所有的作品。仅存的一幅,挂在晚年阿赫玛托娃家中壁炉上方的墙上。几十年后阿赫玛托娃选了这幅当自己的诗集封面
青春期的阿赫玛托娃简直是天选琼瑶剧女主
@2022-02-01 01:12:40
等这代人成长起来,我的回忆也将获得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