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有谁不渴望幸福的生活?但无论是尼采、爱因斯坦,还是瓦格纳、王朔,都会面临困境。他们阅读叔本华,探寻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孤独相处,与求而不得的无奈和解,正视在痛苦和无聊两端的无尽徘徊。有时,我们难以否认,命运是残酷的,人类是可怜的,邪恶时而占据上风,愚蠢往往甚嚣尘上——面对世界的不安,如何成为内心富足的人?
在本书中,叔本华依次提出和回答了三个问题:人是什么?人拥有什么?人在他人评价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答案即构成了全部“人生的智慧”。品性、财产、地位,我们要如何理解它们并掌握生活的艺术?请看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对人生苦难的清明回应。在这本短小精悍的哲学经典中,叔本华核心的观点、漂亮而令人称奇的表述被摘录和整理成专门的篇幅,方便读者在困顿时随心翻阅。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1788年出生于但泽,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过着隐居的生活。1818年,出版《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首印500本,无人问津。对此,叔本华说:“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1851年,《附录与补遗》(《人生的智慧》即来自这部著作)出版,让沉寂多年的叔本华声名鹊起。他在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额头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起床洗完冷水澡,像往常一样独自用餐。当仆人再次进入房间时,发现他已靠在沙发一角,与世长辞。
译者:李磊,出生于1981年9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译有《对民主之恨》《幸福散论》等。现为自由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