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中世纪的封面

中世纪

李筠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23-07-01

ISBN

9787553815510

评分

★★★★★
书籍介绍
中世纪,一个常被误解的时代。人们习惯于将它描绘为“黑暗时代”,却忽略了它实则是一部权力与信仰交织的宏大史诗,是现代世界的孕育之地。在这里,教会的钟声与封建的剑影共存,艺术的瑰宝与战争的铁器同辉。从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天启四骑士》到使徒保罗马赛克镶嵌画,从阿伯拉尔与爱洛伊丝的缠绵情史到查理曼帝国的辉煌遗产,中世纪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人类精神的深邃与历史的厚重。 《中世纪》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扇通往过去的窗口。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光,探寻权力与信仰如何塑造了西方文明的根基,揭示现代世界的诸多观念、制度与艺术,其根源皆在中世纪的土壤中。无论你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对西方文明充满好奇的探索者,这本书都将为你呈现一个鲜活、多元、充满力量的中世纪,让你重新审视这个被遗忘却至关重要的时代。
作者简介
李筠,大观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系主任,曾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其学术背景深厚,政治学博士资格为其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李筠的研究领域聚焦于西方政治传统与政治现代化、西方政治思想史及西方国家理论,著作等身,包括《论西方中世纪王权观》《英国政治思想新论》《西方史纲》《罗马史纲》等。此外,他在B站开设的《偏见看政治:李筠教授的政治学课》广受欢迎,展现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深厚的学术见解。李筠的写作风格兼具学术严谨与通俗易懂,善于以新颖视角解析复杂政治议题,深受读者喜爱。
推荐理由
《中世纪:权力与信仰的交织》是一部展现中世纪多元风貌的佳作,其价值在于打破传统认知,揭示这一时期不仅是权力与信仰的交织,更是现代世界的孕育之地。书中通过丰富的艺术藏品赏析,如丢勒的《天启四骑士》、使徒保玛赛克镶嵌画等,生动呈现中世纪社会风貌;同时,阿伯拉尔与爱洛伊丝的爱情故事,深刻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李筠以“史纲体”梳理西方文明脉络,强调中世纪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其制度、思想对现代西方影响深远。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次对古今之变的深刻思考,适合对西方文明及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助其理解现代世界的多元起源。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世纪历史和艺术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者
希望了解西方文明起源和演变的学生和学者
对中世纪社会风貌和文化遗产有好奇心的一般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第一章 印 象
01 维京人 非同寻常的混乱
02 骑士 遭遇围猎的武力
03 传教士 羊入虎口的胜利
04 绝恋 圣光之下的爱欲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中世纪不是早期所说的“黑暗时代”,基本已成定论。作者给我们解读的中世纪,是一个具有奇幻色彩的、多元的、无意图的、不那么志存高远,因而有趣也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哪个时期可以与之对应呢?
相信读完之后,打开电视,你会更加理解欧剧
我多年前启动一直沿续到现在的阅读生活,是从阅读与“现代性”相关话题的书籍开始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对身处的世界充满了困惑,但越往下读越发现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必须回到现代之前——中世纪,于是一本一本找来看,部分熟悉了五花八门走马灯一样的国家国王教皇的名字;地中海不再是一种发型并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我找到掌握中世纪的定位仪;我喜欢的魔法精灵则像烟花一样绚烂应接不暇。让我惊喜的是,同样是写中世纪,李筠教授的这本书,写作手法很新颖,分五条线索30个版块娓娓道来,语言时尚幽默,特别是穿插中西对比后的解读让人茅塞顿开(确实,总结自己多年来对中世纪的困惑,更多是受困于以中国为认知对象而形成的固化的认知方式),许多分析很见功力:例如说中世纪欧洲是二元政治并非政教合一、对封建、大学、行会的分析。(四星半)
写法有意思,打破历史纪年,用介绍博物馆展品的方式对中世纪进行导览式速写,对入门者来说很友好,“教会”和“王国”两章是重点,能把纷乱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捋清尤其不易,但碍于有限篇幅有些时候只能泛泛而谈。我的理解是,这本书适合作为通史类教材的有效补充,对中世纪建立基本认知后,如果对某一特定年代感兴趣,再去读《中世纪的秋天》这种切口更小的断代史。P.S. 作者八成是权游的粉丝,几乎每一章都会用权游或者原著里的情节作辅助例证。
我也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现在的很多欧洲国家和古希腊古罗马一点关系没有,以前老觉得是一个群体,或者是衍生出来的,新鲜的知识又增加了~
准 5。大涨见识,看过之后才发现,中世纪和我之前想的,竟完全不一样。
本书对于初学者可以作为中世纪入门通识读物,对于进阶读者可以作为对整个中世纪体系的全面梳理。坦白的说,我觉得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布局谋篇并不好,几个主题没有太大的关联,仿佛是在强调着中世纪的多元和无序。从第二章开始,全书渐入佳境。作者将整个中世纪比喻成一座博物馆,将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城市比喻成博物馆里面的一个个展厅,其中最高光的无疑是“教会”这章。对于其余章节的主题,在其他文明中都能找到类似的参照物,而中世纪的罗马教廷却是独一份,理解了教会就能理解欧洲史的脉络。李筠老师选取了四大教皇(利奥一世、大格里高利、格里高利七世、英诺森三世)的生平,讲解了基督教会的核心、二元结构的定型、监护世俗的父权。对于中世纪另一大特色封建权,作者极为精辟的总结到:骑士想成为真正的贵族,而贵族想成为真正的骑士。
写的非常好的中世纪扫盲书
中世纪史其实是世界史研究的主流,本书偏重于以中国的封建制度史与中世纪史比较的方法,讲述中世纪史的文化遗产,全书分为30个小节,从时代印象、帝国特征、教会属性、王国特色、大学结构与城市育成六部分,从历史理论的角度对于中世纪史的史学遗产进行深入解读,十分喜欢李教授这种重视“史识”的写法,让我们这种中世纪史小白如何提纲挈领把握欧洲这一千年来的历史成就帮助很大,全书读来让人有手不释卷,片刻路转粉的心态,打算把他的另外几本书都买来认真学习。
诸多因素交织的中世纪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基本样貌,李筠老师运用6个章节带我们一日看遍长安花浏览中世纪。虽然李筠老师说没有金线穿起所有两个章节,但是他还是围绕核心问题权力—权利和如何行成现代性的问题聊了很多。受益匪浅!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