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战安庆的封面

战安庆

周䘵丰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22-07-31

ISBN

9787553815619

评分

★★★★★

标签

军事

书籍介绍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名字因其深远的影响而被镌刻在时光的石碑上。曾国藩,这个名字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至关重要。他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一位在内忧外患中力挽狂澜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战安庆》带你走进他的世界,体验那个动荡时代的风云变幻,感受他在困厄与机遇中的抉择与挣扎,以及他对儒家文明捍卫的决心。
作者简介
周禄丰,一位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学者,他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同时热衷于探究和传播湖湘历史文化的精髓。他的著作丰富且富有深度,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两部作品是《通天血路:太平天国往事》和《战安庆:曾国藩的中年突围》。这两本书籍不仅展现了他精湛的史学研究功底,也体现了他对湖南本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为读者们开启了一扇了解湖湘历史与文化的大门。
推荐理由
《战安庆》一书深入剖析了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的决策、挑战与成长,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不仅是一部军事史,也是一部揭示人性、领导力和权谋的生动读物。对于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尤其是对清朝晚期社会变革、军事战略以及个人在动荡时期如何影响历史进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洞察与思考。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晚清时期感兴趣的读者
对战略决策、领导力培养以及个人在社会变革中角色转变话题有研究需求的学者和学生
喜欢深度剖析人物性格与时代背景相互影响的文学爱好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序章
一、书生从戎
一 官场野蛮人
二 拆分“团练”
三 建军大分裂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截取曾中年这一段的生命史,细细描绘其所处的环境、所做的抉择,将之与曾的人生哲学勾连,意在突出标题里的“中年突围”。曾是中国传统文化——儒法墨道——塑造的有丰富面向的士大夫,到了安庆之战结束,其为人处事已臻圆满,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所以此书到此戛然而止,不叙后事。 这样的剖面选择颇为巧妙,因为曾一生功业所在,主要就是这一段;而从个人生命史切入,人物形象更为鲜活,可读性强。不过此书虽然征引丰富,但其所说的曾国藩,是否是真实存在的曾国藩,在某些部分没有史料支撑,较多作者演说。曾既被视为历史上两个半“完人”之“半”,因此有预设这一认识,再“倒放电影”的嫌疑。
将一场象征着太平天国运动转折点的战争与曾国藩人生的自我升华的转折点重点放大,重新去看待历史中的某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情节片段,从而解读出全然不同的见解,深入浅出,由表及里,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十九世纪的中国,和那个不再被传说、故事所掩盖修饰的更加真实的曾国藩。(阅读时间:2022年9月11日-24日;自评:7.9;推荐指数:★★★★)
2022-35 胸藏惊雷而面如平湖,老于世故而青春蓬勃。
有创新,结构有些乱?
读曾国藩,自大学时满大街的盗版书开始,到唐浩明/张宏杰,越读越有味 本书角度全面,史料丰富,从安庆之战,看晚清英雄,淋漓畅快。
和光同尘。为一个大目标献身,你就会不被打到。
完全体现了辩证主义。一个人的特点,真是成也如此败也如此。曾的伟大之处是思想是方法论。而且曾动不动就要以身殉国也太可爱了。同时,有信仰的军队这个做法,不就是把支部建到连上吗。此外,对于李秀成的评价很高,下一步要去看一看他的自供状。
说是在谈战安庆,又不仅仅是在谈战安庆。精彩!
读一半读不下去了,无法说服自己在曾国藩身上浪费时间,都是一些术而已
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低级错误。 第一章第二节原文:“乾隆时,福康安率兵六千翻越喜马拉雅山远征廓尔喀,深入廓尔喀境内七百里。清军从西宁出发,一共行军四千六百里,途经广袤(mào)无人区,然而路上只用了三十九天,到达战场后阵亡三百官兵就大获全胜。” 查到的资料:“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福康安仅带30名侍从,由西宁出发,星夜兼程赶赴拉萨,五十七年正月到达拉萨。全程将及5000华里,只用了近50天。五月初十,西藏全境收复。五月十四,清军进入廓尔喀境内。八月八日,廓尔喀请降。八月十九日,福康安准其归降。” 可以看到这段有多少离谱错误,有多缺乏基本常识。至于常识就是,六千兵马在青藏高原用三十九天行军四千六百里,且翻越喜马拉雅山,在那个时代,地球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办到。就算现在,也是寥寥无几。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