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走向世界的挫折的封面

走向世界的挫折

汪荣祖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23-07-01

ISBN

9787553817514

评分

★★★★★
书籍介绍

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字筠仙,号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是近代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的见识远远超过侪辈的士人,早就洞悉中国不能再闭关自守,而应走向世界。然而这种认识却受到举国人士的误解,本人也被时代的洪流裹挟。本书以郭嵩焘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串联起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晚清军政重要人物;通过描写近代大变局中不同人物的抉择与命运,反映内外矛盾交织的晚清政局。

目录
新版自序
初版弁言
第一章湘阴郭家的麟儿
第二章亲身体验鸦片战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2023年NO.113 对近代史越稍微深入一点,就越觉得那段历史远远比教科书上简短的描述的复杂性是指数级别的。 林则徐、魏源等等被称为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而这几年,一个曾经忽略的名字被反复提起——郭嵩焘。从他的经历和主张来看,也许他比前述人等看到的还要更多,还要更远。 两百多年后的现在,我们站在他的一生回望过往,他的见识,他的观点;是不是甚至可以认为他曾经是未来走向的另一个可能性?然而历史的洪流滚滚,历史终究无法假设。一个小人物经历过的挫折,也是一个国家走过的挫折。
一百多年过去了呀,挫折还在继续。
这本书认识了郭嵩焘这个人物。 正如书中所说:人物与其时代密切相连,只有把传主和其时代密切相连,才能呈现人物的时代面貌。 作者在讲述这个人物的时候也讲述了他的时代,让我们对晚清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没有太多主观的故事,只有记录。
本书主要向我们讲述了郭嵩焘生活、思想与感情,看他一生的缘起沉浮,将他置于道咸同光的时代与环境之中,这样不仅仅是写他这个人,更是通过他这个人来窥视当时的时代特征。在书中也能很清楚地了解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晚清军政重要人物,以此来展示晚清的政治格局所面临的内外交困。
官场的失意并没有影响郭嵩焘对世界的认识,1842年起他就对英国人的军事实力有了解,还去了当时的上海,这远远早于他同辈人和前辈,1856年为筹措军饷又去了上海,成长中的租界和洋人的先进文明都让他眼界大开,这也是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批评主战派的一味蠢一味蛮的原因,他早早就看透和战不定是大忌,主张和平谈判,奈何僧王和朝中大臣沉迷于大沽口炮战胜利而不知大祸将临。至于他为僧王,毛鸿宾,瑞麟,左忠棠排挤,辞去粤抚一职,还是因为他只是一介翰林出身,没有自己的实力后盾和援引之力,倘若他也是湘军出身,发言的分量将大为不同。他成立的城南书院主讲王夫之论述,后来能培养出瞿鸿磯这样的庙堂大佬,也弥补了他仕途不顺的遗憾了。郭嵩焘在英国三年看到了西方国家的文明制度,所以在回国后一再主张和谈以弭战,奈何主政和清流不听。
在世风沉湎于貌似的「富强」而重蹈「虚骄」的境地时再版此书,诚为有见,不意百十年后「挫折」仍在继续。此书立意甚好,陈义颇高,惟其过于局限在郭嵩焘日记的记叙,而于诗文集和奏稿的开发极为有限,以致史识尚不如仅见诗文奏疏而未睹日记的钱基博。惟作者能体会传主心理,因而对左宗棠的怨怼和对刘锡鸿的批判真可谓刻画入骨,读来令人心有戚戚。
知一人见一时,开阔的眼界与切实的言行何其难得
准拟看潮东海畔 楼船无数正横戈 ——郭嵩焘
书写得很详细,装帧编辑也很漂亮(似乎有两处小错误),只是确实没看出独醒在哪儿,挫折如何是走向世界的挫折。😅
一己之力能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