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的封面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

[加] 卜正民

出版时间

2017-07-01

ISBN

9787556117208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17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探索的时代。随着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维米尔的帽子》一书,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这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
作者简介
卜正民,加拿大历史学家,曾任多所大学历史学教授,现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专注于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中国近代史、全球史研究,著有《纵乐的困惑》等代表作,2005年荣获加拿大历史协会弗朗索瓦‧泽维尔‧加诺奖章,2006年获得古根海姆学术奖。
推荐理由
《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世界的黎明》通过细腻的历史叙述和艺术分析,描绘了17世纪荷兰的日常生活以及当时全球化的初步形态。书中不仅详细解读了荷兰画家维米尔的画作,还深入探讨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交融和贸易发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历史画面。
适合哪些人读
对17世纪欧洲历史、艺术、全球化进程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荷兰艺术和文化背景的读者
对历史与社会变迁感兴趣的学者和爱好者
以及对维米尔画作及其时代背景有深入了解需求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从代尔夫特看世界
第二章 维米尔的帽子
第三章 一盘水果
第四章 地理课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援引“人非孤岛,无人可以自全”为全书结语堪称点睛之笔。优秀的历史学家骨子里应该都是世界主义者吧,他们深知过去与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凝结着无数因果,在历史的洪流中塑造当下的世界。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in other words ,China. 向16、17世纪所有的冒险者致敬。
切入点和立意好,内容差强人意,感觉像作者为了证明论点硬套上去的。从几幅画的角度入手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似曾相识,烟草气候商业白银迁徙陶瓷纺织品...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熟悉的东西了,一些新奇的例子倒是印象深刻,比如十七世纪的中国热,法国人去五大湖凑热闹竟然是为了去中国;中国从明末开始吸烟且烟瘾极重也非常能合理化;好奇徐光启的故事;青花瓷原来是为了迎合波斯人...结语确实写得很好,特别是邓恩的三句话,每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丧钟为我而鸣,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每个地方都与我们相连,读完更坚定想做有意义的事情了,个人的努力即使是微薄的但依旧会带来些改变,做记者尤为如此吧。
一般般,缺乏情节推动
推向大众的佳作,阅读难度很低,读了这本和《贸易打造的世界》之后,越来越期待《棉花帝国》了。
类似《万历十五年》的叙事,以维米尔的画为切入点去谈17世纪逐渐成为一体的世界,是想要学习的写作方法,只是此类叙事中某些联系与解释或有牵强之嫌,行文结构也容易显得混乱,我们所要战胜的首先就是以足够的证据去支撑论点。/“我要感谢那些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帮我形成想法和逻辑的学者…她不断提醒我应该为她这样的读者写作。”
从维米尔的画中了解全球化历史,立意新颖,娓娓道来~
译笔读起来挺舒服的,体量轻巧,引人入胜。一开始读到历史对于画作的阐释,还有一点不习惯。牵涉到维米尔的画作所暗示的东西贸易、旅行、烟草、白银、矿产、欧洲人在南美的战争、奴隶、传教士,读来感觉脑洞大开,这就是所谓历史的想象力吧。
每周读一点再讨论读了几个星期。一开始看觉得如果写论文这么扯别说拿奖了,肯定会被骂死,看了几章才发现,帽子是个障眼法,没有维米尔也不是不行,但背后主线却是17世界的环球贸易大网,而故事都挺好看!做这种研究写这样的经济历史的确很有趣。前几天偶尔在港中文看了个展,题目叫万国同风: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销瓷。简直不要太呼应<一盘水果>和<称两白银>章。所以,读点西洋史的好处是逛香港的博物馆可以比较能联系上~吧~
《中庸》里说“致广大而尽精微”,那么卜正民就是“入精微而致广大”。写法很有意思,只是始终没有深入,因此总感觉差了点火候。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