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镜子、父亲、女人与疯子的封面

镜子、父亲、女人与疯子

王润晨曦

出版时间

2023-02-01

ISBN

9787559665447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探索人类心灵的无尽之旅中,《镜子、父亲、女人与疯子》引领我们走进拉康构建的四个圆环世界,揭示了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自由差异,以及欲望如何超越对物的追求,触及存在的本质。通过异化的镜子、法则的父亲和痛快的女人等主题,我们得以窥见主体性在符号互动中的微妙变化,以及性别角色在心理结构中的复杂作用。
作者简介
王润晨曦是精神分析行知学派(EPS)的成员,专研拉康派理论并在巴黎西岱大学获得精神分析与精神病理学博士学位。他的学术贡献包括参与编写《生就言在: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精神分析思想导论》,以及翻译了《拉康》和《白熊实验》等重要著作。这些作品反映出他在精神分析领域深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对理解与实践拉康理论有显著影响。
推荐理由
《镜子、父亲、女人与疯子》一书深入剖析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精髓,通过引人入胜的章节标题和简洁的总结,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到这位大师的思想魅力。无论是对心理学、哲学还是文学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共鸣点,并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更深入的理解。此外,对于那些希望了解精神分析如何影响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探索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把开启理解之门的钥匙。
适合哪些人读
对精神分析学说有浓厚兴趣的心理学爱好者
希望理解拉康晦涩理论的哲学探索者
对文学作品中潜藏心理动机感兴趣的读者
对跨学科知识如数学、哲学与心理学交融感兴趣的学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导 言 / 001
四个圆环 / 003
三条岔路 / 010
十个词的小词典 / 017
第一章 异化的镜子 / 02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精神分析和临床医学看来是两回事。临床医学在技术加持下,越来越讲证据,精神分析负责定义证据,然后自圆其说,如今不讲了,变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某个方法流派,继续招摇撞骗。并非否认拉康这一时代的精神分析大师,你看看他们之前社会/临床是如何对待精神疾病的就知道他们勇于探索其他渠道,具有时代意义。然而时代又变了,现在来说,拉康具有符号价值,哲学上可以探讨(显然是在侃大山找背书),但是绝对没有临床意义(心理咨询师都取消了)。如果是精神分析还有价值,那就是文学分析,可以落实为人的自我批判,那勇气可嘉。三位作者是好样的,然而内容看不懂,生涩也算一方面(有点啰嗦),更在于对方法论绝缘,就像卡尔萨根看民科,阅读只为知道你是怎么自己说服自己的。
乔伊斯
封面应该是致敬拉康那本辞典,关于“女人”和“圣状”的部分写的极好。乔伊斯的老婆诺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杰,才会受得了这个最淫荡、最龌龊、最自私又最神圣的怪b啊。
总的来说,这本书传递了一些拉康的洞见,但这些洞见是以碎片化的形式散落在啰里啰嗦的叙述中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作者并未理清楚,所以行文充满了漏洞和生硬的跳跃。而且感觉这几位作者在引用法语原典时的翻译用词非常涩、而且“硬”,说明他们没能在汉语中找到最恰切的表达,或者本身对原文的理解也不够精到。相对来说,第2/4章最好,第3章其次,第1章最差。行文啰嗦、模糊是全书通病。
其实我本来是因为佐藤究的原因才去看的,这书真的好好看,是本非常好读的入门书,尤其是“痛快的女人”这章,提到女性对自身女性身份的构建是很难通过来自母亲的传递完成的,作为母亲无法为女儿传递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有关女人的观念,因为不存在这样一种普世的价值来告诉女人怎么生活,每个女人都是不同的,女人并不完全服从阉割逻辑,所以不存在一个“初始”的女人代表,女性本身就是更为混乱、痛快、直接的,同欲望的链接也更加松弛。很有意思!
可能是中文世界最好懂的拉康入门。读下来的感觉,拉康有60%的inspiration和40%的故弄玄虚。拉康自己说他故弄玄虚是为了避免被大众文化曲解,然而这在知识分子里似乎起到了反效果。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