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1902:中国法的转型的封面

1902:中国法的转型

李贵连

出版时间

2018-10-01

ISBN

9787559809810

评分

★★★★★
书籍介绍
随着时代的变迁,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其功能和作用也在不断演变。1902年,中国法律改革的浪潮开始涌动,标志着中国法律制度的重大转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中国法律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贵连教授,广东五华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近代法研究所名誉所长。他是当代汉语学界沈家本研究的第一人,著有《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等作品,致力于法律史研究,特别是在沈家本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推荐理由
《1902:中国法的转型》详细记录了晚清至民国初年中国法律改革的历史过程,从法律改革的政治动因、传统法与社会脱节、法律改革/法制转型到司法审判的演变转型,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中国法律制度的变革与发展。该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详细的法律改革案例,还深入分析了法律改革背后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设计,对于理解中国近代法律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适合哪些人读
对法律史、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
法律专业学生和研究人员
对法律改革、法制建设感兴趣的公众。
书籍脑图
目录
引 言 1902 与中国法的转型
第一章 法律改革的政治动因
第一节 慈禧太后缓和权力危机
第二节 收回领事裁判权
第二章 法律自身的原因:传统法与社会脱节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二上,经典阅读三,胡学丞老师。书本内容挺丰富的,讲得也很详细,容易入门。只是我对这类型书不感兴趣,看得犯困。
看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搞清楚 传统文化中的人在最初法律转型的时候 如何处理现代法律和传统道德关系的矛盾的地方。一个没想到的是 最初的转型动力主要是在华的外国人的治法权。。另外一个我觉得有很多法律的转变是按照实用主力的方式,从逻辑上处理了,从逻辑啊上捏清楚了伦理和法律的关系。没有涉及到比较深的传统现代哲学的不同。
一本档案而已
中国法的转型,现代中国法治之鉴。
emmmm资料书,我这种非专业读者不行
之前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得到了部分解答:如果当年慈禧太后选择英美法系,会不会今天中国是习惯法国家。但是看到当年西方法律引入的历史就知道,真正促使清政府和社会上层决心变法的,是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导致的主权不申,国格受辱甚至于不能对付租界里头的革命党。在西太后拍板改革法制的时候,民间和传统知识分子甚至还有抵触,所以说习惯法的习惯都没有,自然只能自上而下的搞成文法了。 今天汉语里面的法律词汇大部分来自日语。
书的总体内容不错,对1902年开始的中国近代法转型有一个框架性的介绍,第五章关于沈家本、劳乃宣等人关于立法的礼法之争、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国家主义和家族主义等问题的原文摘录比较精彩。但是个人想吐槽的有:1.第二章只有4页,而第五章有74页,各章节的篇幅差异实在太大;2.作者的文笔一言难尽,讲课或许可以这么说,但写在书里,实在叫人不舒服,例如“它的作用在于告诉人们,在老子天下第一、天朝上国的外面……”“这是法律改革的直接原因……谁让我们是半殖民地国家呢!”;3.或许是学科差异,但总觉得引用太多,观点太少。
有近代法初步基础后,再依靠此书对重要的原始资料进行梳理与精读。
“本书梳理近代法的发展脉络,介绍近代法律改革的深刻背景,深入分析传统法的终结与近代法的演生,结合实践来阐述近代法律的演变与转型,并对中国法百年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作出反思。其意义并不仅止于对过去真相的发掘,而更在于它所关注的内容,即近代中国法的探索之路,对于现今中国的法制建设与社会生活有着强烈的借鉴意义。”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