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回望手艺的封面

回望手艺

[日] 盐野米松

出版时间

2021-05-01

ISBN

9787559837059

评分

★★★★★
书籍介绍
◆回望半辈走访传统手艺的人生,日本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作品 ◆再续民艺经典之作《留住手艺》,历史与今朝,辉煌与落幕,是手艺人的人生浮沉,更是一幅日本时代变迁的画卷 ◆纪录片式呈现匠人故事,深度思考“人”与“物”的哲学 ◆找寻手艺的终极意义,丰裕人的内心,让生活回归原初的幸福 “通过一件物品来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才是手艺的终极意义,无关精美。” 那些曾活跃于“手工业时代”中的工匠们,他们的伦理道德观与职业观,在今天能否找到新的栖身之处? 作为日本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他的《留住手艺》在日本出版后反响强烈,人们开始重新关注那些即将消失于工业化浪潮中的传统手艺。 本书延续了《留住手艺》和《留住手艺Ⅱ》的视角与精华,除了采访记录手艺人的日常之外,更进一步深入探究手工艺品材料的困境、手艺曾如何通过师徒制度传承、新时代的传承制度等内容,以不同视角记录了日本手工艺的时代变迁,深度分析了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内在原因。 本书是盐野米松在数十年采访手艺人后,对日本传统手工艺和“人”与“物”关系的思考。虽然手工艺时代不可挽回地结束了,但盐野米松通过《留住手艺》与《回望手艺》的记录与出版,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试图帮助我们找回原初的幸福。 盐野米松 1947年出生于秋田县。被公认为日本采写第一人,曾四次入选芥川龙之介奖。走访日本各地30余年,采访和记录了300多位日本传统手艺人,用手艺人自己的语言书写他们的生活和技艺,出版关于手艺人的书20余部。2000年,盐野米松来到中国寻找日本手工艺的根源,回国后整理出版了《中国的手艺人》。 由于他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日本,人们开始重新重视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艺。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国际天文联盟将第11987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YONEMATSU)命名。 理想国·盐野米松系列:《刃上人生》《回望手艺》《留住手艺》《留住手艺Ⅱ》《树之生命木之心》。 张含笑 品牌策划师、撰稿人、译者。关注设计、手工艺及环保议题。译著有《金缮:惜物之心》《d设计之旅》系列丛书等。
目录
第一章 消失的工匠
制作锄头和菜刀的铁匠
用薄木片修葺屋顶的屋顶匠人
制作柳编行李箱的柳编艺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盐也米松还在继续做他的民间手工艺访谈,除了细细记录手工艺的取材精细、制作繁琐之外,更多是溢于言外的隐忧,这些手工艺渐渐会成为文化遗产而不是活物了,书末进行的讨论是他写这类书的一个心理动机吧?环境被破坏,资源枯竭,原材料比如漆树大量被砍伐,利用农闲做副业的农民或专业手工艺人都凋零断代了……现代文明毁掉了依赖稻米及副产品的农业、手工业,以及某种古朴的人际,和自然的联系。这是值得深思的。
手工艺时代由努力制作出好品质物品的匠人和会辨别物品好坏的消费者构成,两者互相依存而存在。手工艺时代没落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缺少对个性的考虑,经验似乎也不再重要好像什么事都可以很快完成(但这两种完成真的一样吗?)。过去的工匠让工具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鉴别力非常重要。新的时代人们需要怎样的职业观?
本书是盐野米松在数十年采访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民间艺术手艺人后的田野记录,让人不禁感叹手艺人也需要足够的文化水平才能让自己的手艺得以传承,即便有盐野米松的记录也是荣幸,但是几十年的经验只不过被几段话带过,也是存留遗憾。手工艺原本就是农民们的副业,手工活儿都是配合农闲进行的。所以作为手编艺人,就算牺牲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便利,也要优先考虑成品的耐用和好用,就要肯花功夫去准备上乘的原材料。因为没有好的材料是做不出好作品,往往采集最佳材料的时机,一年中就只有一次,如果制作到一半想要补充原材料是不现实的。要是材料用完了,手里的活儿就只能停下了,收入也就没了。所以说准备材料一定要有计划性才行。要在最佳时机进行充分采集。对于得来不易的原材料,工匠们也会格外珍惜,所以他们的技法考究,值得被铭记。
身边的手艺是如何消失的呢?篾匠消失于棚改,铁匠消失于禁煤,木工消失于产业调整。最后它戴上了文明城市的桂冠。
挺有意思的,要是能配些照片或短视频就更好了
关于船、竹编、木工等手艺的现状和传承部分挺不错,但最后强行抬高的部分没有意义。
读到1/5弃书。 这种大量描写手作人动作、手作外形的题材,还是纪录片来得直观深入,文字在此时对比影像就有点“见绌”了。 全书甚至没有一张图片辅助理解,实在是想象不来,看了也只是看了,记不住。
这本《回望手艺》比《留住手艺》要差一些,从轮回思考开始,内容支撑,后面渐入佳境。前面的匠人介绍,手艺描述,书的设计比较失败,没有加入相关的配图。 工具进步,时代进步,手艺退步,匠人消亡,一步一步不可逆转,究竟进步是真的进了一步吗?手艺和匠人被时代所淘汰,是必然的吗?传统文化的消亡,又是必然的吗?人和自然的联系被阻塞,越来越弱,转变成了人,机器,自然这样的链路,如此这般,最终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发展会按下暂停键吗?文化会复活吗?这个过程是注定的,还是偶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