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近代中国的走私与海关缉私的封面

近代中国的走私与海关缉私

连心豪

出版时间

2011-02-28

ISBN

9787561538548

评分

★★★★★

标签

经济

书籍介绍

《近代中国的走私与海关缉私》主要内容简介: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走私的定义、标准不尽相同。海关合作理事会《关于为防止、调查和惩处违犯海关法罪实行行政互助的国际公约》(简称《内罗毕公约》)规定,走私是“指以隐秘方法偷运货物越过海关边境的瞒骗海关偷漏关税罪”。而“瞒骗海关偷漏关税罪”一词“指欺骗海关借以逃避全部或部分进出口税费,或逃避海关法的禁止或限制规定,或借以谋取任何非法利益等违犯海关法罪”。在中国,“凡是违反对外贸易管理、进出口物品管理和关税管理的有关法令,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金银货币、票据、有价证券以及其他物品进出境,逃避海关监管的行为,都是走私。”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夕的鸦片走私
第一节 清初海关与公行保商制度
一、清初海关与海关缉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可用reference
连老师大作。勾勒了近代中国走私与海关缉私的基本脉络:清末北洋时期,因外籍税务司与“会讯制度”的里应外合,严格意义上的海关缉私制度并未建立;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关税自主之后的高关税税率,促进缉私体系的现代化,但日本对华侵略与战争使得其昙花一现。该书是近代海关缉私的必读书目,惜可读性不强,史料援引众多但缺少分析,有些史实略有失察之处(例如第26页言“1839年9月,广东巡洋舟师将违令走私趸船‘丹时哪’号烧毁”,所烧实是西班牙商船,可见近代史资料丛刊与茅老师《天朝的崩溃》)。另外,在提及军火走私时,按照地域进行梳理,恐怕意义不彰,军火走私不仅关乎海关税收,更是军事方面的对抗,其走私之原因,各方在走私中的角逐与较量,谁是海关缉私的掌控方与受益者,似更值得书写。
弱国无外交,更无缉私。
相关领域的必读物,有不少开拓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