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长江中游的人地关系与地域社会的封面

长江中游的人地关系与地域社会

魯西奇

出版时间

2016-02-29

ISBN

9787561556740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書在作者長期地理考察、文獻分析與社會調查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歷史學、地理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對區域人地關係的認識及其演變、南方山區經濟開發與社會建構過程、江漢平原以“圍垸”為中心的水利社會的形成等核心問題,提出:(1)應以“了解之同情”的態度理解、認識歷史時期人地關係的演進;(2)應重視南方山區開發進程與社會建構的特殊性;(3)以圍垸為中心而形成的“水利社會”乃明清時期江漢平原社會進程的核心線索等認識。其研究理路從地理學的“區域”觀念與方法出發,落腳在地域人群的生活與社會建構上,是從區域歷史地理出發的地域社會史研究。

魯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東海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古代史與歷史地理學研究。出版《區域歷史地理:對象與方法——漢水流域的個案考察》、《漢水中下游河道變遷與堤防》、《城牆內外:古代漢水流域城市的形態與空間結構》、《漢中三堰:明清時期漢中地區的堰渠水利與社會變遷》、《人群·聚落·地域社會: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國歷史的空間結構》、《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何草不黃——〈漢書〉斷章取義》等專著八種,《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與社會》等譯著三種,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目录
区域历史地理与地域史研究(代序) 1
一 区域与区域历史地理 1
二 地方、地域及地方史、地域史 3
三 区域历史地理与地域史研究相结合 6
卷一 区域人地关系 10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重点关注了江汉平原以围垸为中心的水利社会形成过程。最早进入江汉平原的人们为了能够在洪水威胁中生存下来,一面堆筑居住台基以供居住,一面合作围筑堤垸防洪。在这一过程中,以防洪为中心,江汉平原的居民逐渐建立起协助互助为基础的社会关联。这些围垸包含了多个自然村落,其兴修和管理维护均依赖垸内民间力量的合作,因此呈现出地域联合的特性,初步具备了水利共同体的主要特征。王朝国家的介入则促进了围垸从民间自发协作关系向经济与社会管理单元的演化。为了将新开垦的垸田纳入征科对象,官府通过赋役改革将里甲制度逐渐落实到围垸上,垸转变为拥有具体地域范围的赋役征科单元。为了应对清后期频繁的战乱,又以垸为基础作为组织团练的基本单元。由此垸实际集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行政、治安功能于一身,并逐渐取代乡里成为垸内居民身份认同的标志
鲁西奇先生对垸的水利社会史研究,值得反复读,反复琢磨
一直想从地理空间角度做一区域的历史展,本书为提供了理路上的支持与构思方向。
“本書在作者長期地理考察、文獻分析與社會調查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歷史學、地理學與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對區域人地關係的認識及其演變、南方山區經濟開發與社會建構過程、江漢平原以“圍垸”為中心的水利社會的形成等核心問題,提出:(1)應以“了解之同情”的態度理解、認識歷史時期人地關係的演進;(2)應重視南方山區開發進程與社會建構的特殊性;(3)以圍垸為中心而形成的“水利社會”乃明清時期江漢平原社會進程的核心線索等認識。其研究理路從地理學的“區域”觀念與方法出發,落腳在地域人群的生活與社會建構上,是從區域歷史地理出發的地域社會史研究。”
④内地边缘县的控驭范围,郧西县与上津堡分治,其它军事防卫建筑
来找本县石首的~
历史学的视角与“了解之同情”
经典作品。
除了卷二的山区开发部分之外,其他部分阅毕。水利开发部分非常有启发,尤其是《明清时期江汉平原里甲制度的实行及其变革》以及《“水利社会”的形成》两篇文章。前者从里甲制度出发,分析王朝国家是如何将新开发的垸田纳入到赋税制度之中,从而形成“按田归垸”的独特的变异。后者将水利与社会间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认为在江汉平原以围垸为中心的水利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防御洪水的需要、王朝国家的介入、乡绅豪强力量的崛起等因素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阅读完后对两湖水利社会产生了兴趣,水利等技术因素是研究的基础,但围绕水利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制度可能更是历史研究的重点,也是我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