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没有约束的现代性的封面

没有约束的现代性

[美] 埃里克·沃格林

出版时间

2007-03-31

ISBN

9787561752500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古老的人类思想中,灵知主义是一种有鲜明特征的思想气质。沃格林用灵知主义来观照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并用来解释西方现代性的起源。

灵知主义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埃及以及地中海沿岸。古代东方帝国的崩溃,以色列、希腊和腓尼基城邦独立地位丧失,大量人口的流动、放逐和囚禁,以及伴随着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把无法主宰历史进程的人们逼进一种极端孤独绝望的境地。由制度、文明和种族而来的凝聚力崩溃导致了意义的丧失,这召唤人们做出各种努力,重塑人生的生存意义。这些众多的努力孕育了灵知主义。

沃格林从尼采、黑格尔、马克思那里撷取一些思想文本中的个案,精彩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灵知主义就是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并且植根于西方的传统生活之中。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德裔美籍人,是20世纪最有创见和影响力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之一。著有八卷本的《政治思想史》(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Ideas),五卷本的《秩序与历史》(Order and History ,1956~1987),他最知名的著作是《新政治科学》(The New Science of Politics:An Induction,1952)。

目录
中译本编者说明
科学、政治与灵知主义
美国版前言
英文版编者导言
第一部分:科学、政治与灵知主义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 D095/3144
“存在之秩序”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啊...最后还是要依靠哲学家那不可言传的“洞见”,到这地步了还有什么资格说马克思是神秘主义者啊。
虽然对黑格尔的解读个人不太能接受(可能是窝自己过于偏爱)。但发现沃格林对孔多塞、孔德、尼采以及马恩这些敌基督大教宗们所引领的各路现代运动,描述与总结得都很精彩。沃格林的根扎的还是很正的。只是把现代世界大规模的虚无与下沉完全归结到灵知主义上还是有待商榷的。灵知仅仅是相对于基督教的异端思想,但现代世界的精神病背后那个被科学主义强化的无神论,则彻彻底底的敌视一切超越力量和超验之物(也就是马恩笔下的那个图景)。
批判性阅读,著者论述的起点存在问题。
开篇还好,看到后来云里雾里
书本之外的想法:如今反哲学的,退回到安全的经验中的;甚或放弃哲学阵地,转变成江湖骗子、换装游戏爱好者的“左翼”还怎么继续这场永恒的战斗?
沃格林这三篇没有一篇不是让我惊叹的,一个优秀的右翼哲人就应当做到这样的水准。每一篇我都可以给出一个对应的左翼理论家的解读。第一篇对应的本雅明,第二篇对应阿尔都塞,第三篇则对应着阿甘本。同一论题的左翼和右翼解读,确实呈现出了非常富有层次的差异性。
灵知体验及其象征性表达的一个核心因素:把世界体验为一个人迷失在其中的异乡,人们必须找到回到他所从来的那个世界的道路。发端于权力欲的现代灵知主义的主要特征是:1改造世界的内在论的计划;2无神论和随着上帝之死而来的人的神化为超人,自然的主宰、历史的创造者。现代灵知主义相对于古代灵知主义的一个尤其明显区别在于:它放弃了垂直向度的或者说彼岸向度的超验,而宣称水平向度的超验或者说世界之内的拯救教义为终极真理。现代灵知主义于是呈现为对于历史意义的思辨,把历史视为一个由革命的精英操控的封闭的过程,这些精英懂得历史一步步走向完美境地的道路、过程、和目标。他们通过禁止提问而向神圣存在封闭或排斥实在的某些令人烦恼的方面,从而肢解并歪曲了平常所体验到的关于实在的意识。
批判诺斯替神秘主义主要集中喺前半部分,作者总结咗好多诺斯替嘅世界模型,对于认识诺斯替好有帮助,作者话现代知识分子扮演嘅就系诺斯替先知,唔知批判诺斯替嘅作者系唔系诺斯替呢?后半部分有啲无聊,作者甚至把马克思理论嘅发展过程都写出来,但又对于马克思嘅诺斯替性批判比较少
古希腊城邦社会的封闭性在于神人和宇宙论秩序本就内在于人类生存的时空之中,因而政治安排可以得到充分的借鉴;一神教社会由于上帝外在于此岸而必须保持开放性,国家与教会各自通过君权神授和基督身体的方式试图连接上帝,又在相互关系中尝试结合(“奥秘之体”或神圣帝国)与分裂(利维坦式内在世俗化),历史证明这些尝试都失败了,结果就是现代灵知的泛滥。现代灵知抛弃上帝,试图从根源上解决彼岸造成的缺口,但本质上只是换了一套世俗的象征系统。在沃格林看来,要想填补这个缺口就必须在此岸发现一种内在的超越秩序,必须向古希腊取经。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