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丰饶的苦难的封面

丰饶的苦难

索飒

出版时间

2003-03-01

ISBN

9787563338511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拓宽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丰饶的苦难》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拉丁美洲的历史长河,感受这片土地上的苦难与辉煌。
作者简介
索飒,内蒙古草原插队后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长期从事西班牙相关工作。曾赴西班牙及拉美数国进修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思想的旅游:西班牙散记》等作品,发表译文数十万字。
推荐理由
《丰饶的苦难》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从地理、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拉丁美洲的形成和发展。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美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和古代文明,如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等,还分析了西班牙殖民者对拉丁美洲的侵略和破坏,以及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历史进程。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剖析,揭示了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民族构成和宗教信仰,以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和对话。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展现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史诗。
适合哪些人读
对拉丁美洲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探索欲的读者
希望了解不同文明碰撞与融合过程的读者
关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读者。
书籍脑图
目录
导言
第一章原罪
第一节印第安史料
第二节良心的谴责
第三节流血的大陆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有些地方不错。
体系有点乱,抒情有点多
笑得,哪有什么绝对客观,本身就是从被侵略者的角度去揭露资本主义毛孔里流出的肮脏的血,你要人怎么去冷静,欧洲角度写出来的东西何尝又不带有高高在上自我夸耀的感情,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历史书,随笔才能看出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 有被作者的立场感动到,索飒何尝不是拉斯卡萨斯。只可惜《苦难》和《西印度史》一样,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希望自己作为hispanista能在谈起这段历史时多少做些科普吧...
虽然感同身受,但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要保持理智啊
读到最后我才发现索飒原来是女性…………大概是我所了解的真正持有鲜明左派立场的女性并不多见吧,一开始我就进行了莫名的默认的判断,实在需要检讨。还记得两天前的凌晨读到拉斯卡萨斯的故事时的震撼。索飒与拉丁美洲贫苦人民之间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整本书都以第三世界劳苦大众的视角,以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质疑为纲,激烈地表达对正义、公平、平等的诉求。尽管她在书中过于明显的情感倾向影响了客观的陈述,但无论事实真伪如何,这些文字总是用动人心魄的方式敲打在我沉重而分裂的头脑深处,而这对于我而言,便是生动的大课。索飒的民本立场/底层立场也是我所深为赞许的,读这本书对于解释我近来愈加清晰的质疑是极有帮助的。
美国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拉美说:“让美洲成为全人类的美洲!”
铁幕不再,金幕落下。有些内容与《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高度重叠。看上一本时关注事件,看这本时主要关注了人物:莫特库索马,莫特库索马的兄弟,夸特莫克;德拉斯卡萨斯,蒙特西诺斯的呼声、巴利亚多利德的大辩论;天主教、西班牙、拉丁美洲,新教(加尔文派)、英国、美国;图帕克·阿马鲁二世,西蒙·玻利瓦尔、伊达尔戈、圣马丁,切·格瓦拉,阿连德总统,桑地诺;《阿劳坎那》,卡伊塞《两个美洲》,何塞·马蒂,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何塞·恩里克·罗多《爱丽儿》,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宇宙种族》;哥伦比亚神父卡米洛·托雷斯·雷斯特雷波“有效的仁慈”。
没读过拉美史,也不可能凭一本书了解一个大洲一段历史,主观客观、论证强弱倒是没所谓。但很喜欢这本书的构思体例。
还是不够客观抒情过多。
拉美的文明不是发源于平原,而是高山和峡谷。美洲最发达的文明从来不是美国和加拿大。 这本书出版于本世纪初,真是相见恨晚,中间的二十年经历了公知肆掠的年代,又迎来了现在民族主义的复兴,看清苦难之后,才发现实现世界范围的百花齐放还有多难,书中许多话都值得反复阅读,作为艺术分子,牢记那一句话: 提升到人民的高度,而不是降低到人民的高度。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