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大学中庸讲演录的封面

大学中庸讲演录

王岳川

出版时间

2008-08-31

ISBN

9787563377442

评分

★★★★★
目录
前言 上编 《大学》讲演录第一讲 作为经典的《大学》及其当代价值 (一)由“记”上升到“经” (二)关于《大学》的作者 (三)《大学》的文化心理整合的当代意义 (四)《大学》的当代精神生态价值第二讲 《大学》“三纲”的历史语境 (一)内在品格的自我彰显 (二)推己及人的公共意识 (三)止于至善的高妙境界 (四)循序渐进的精神跃升第三讲 《大学》“八日”的方法论问题 (一)内在修养的人格境界 (二)“内圣外王”的反思性考量 (三)格物穷究的精神指向 (四)修身为本的人文内涵第四讲 “明明德”与“亲民”的重要性 (一)光明大德的主体自觉性 (二)君子维新的社会担当第五讲 “止于至善”的精神高度 (一)“知止”主体与多元取向 (二)人伦所止的现代意义 (三)止于至善的精神维度第六讲 内本外末的人格提升 (一)求真知本的人文价值 (二)君子慎独的人格典范 (三)以诚为本的精神意义 (四)诚意修身与面对本真第七讲 身心公正的理性意识 (一)客观公正的理性判断 (二)清心无欲的澄明境界 (三)身心贯通的道德修为第八讲 家国相连的社会伦理 (一)公正合度的人际交往 (二)由家及国的伦理扩展 (三)人己相系的道德力量第九讲 天下太平的社会理念 (一)絮矩之道的重要意义 (二)仁政重民的施政原则 (三)德本财末的体用意识 (四)仁善保民的道德关注第十讲 以义为先的行动原则 (一)仁人爱恶的理性自觉 (二)身本财末的社会价值 (三)以义为利的治国纲领结语 推己及人的文化担当 附:《大学》章句 中编 《中庸》讲演录第十一讲 《中庸》作者及其成书过程考辨 (一)关于《中庸》的作者 (二)《中庸》成书的大体过程第十二讲 中庸实践难度及中西中庸观 (一)中庸内在含义及其是否可能 (二)中庸思想的当代性与世界性第十三讲 天人合一的儒家之道 (一)中庸的形而上学根据 (二)中庸的自我性情修养实践 (三)中和的精神意义在于心怀谨慎 (四)中庸之路的正与反第十四讲 中庸的精神高度与实践价值 (一)中庸境界的高度与难度 (二)过与不及的历史经验教训 (三)践行中庸之道的现实难度 (四)理论实践双难的中庸之道第十五讲 中庸之难与君子之强 (一)须臾不离的中庸之道 (二)中庸不可能的深层原因 (三)君子之强的精神价值操守 (四)常行正道的中庸实践第十六讲 君子之道的广大与隐微 (一)儒家对君子的多重规定性 (二)实践君子之道的张力结构 (三)道不远人的人文立场 (四)日用规范中的中庸实践要求第十七讲 中庸实践的主体自觉与功效 (一)自我定位的“素位”意识 (二)循序渐进的君子之道 (三)敬畏神灵的当代思想启示 (四)大德受命的中庸功效第十八讲 礼治规范与伦理政治话语 (一)圣人续接的礼治规范 (二)中庸之政的人文关怀 (三)达道达德的公共价值第十九讲 诚:修治天下的内在根据 (一)治国九经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预见性与行动合法性 (三)知行合一的为道功夫 (四)至诚之道的天地境界第二十讲 至诚无息的精神生态意义 (一)致曲有诚的精神跃升 (二)至诚如神的精神投注 (三)成己成物的内外一体性 (四)至诚无息的精神超越性第二十一讲 德合天人的文化理念 (一)至诚之道的实践路径 (二)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 (三)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 (四)天人相喻的文化意义第二十二讲 中庸之德的社会伦理价值 (一)至圣之道的五种美德 (二)简淡谨微的道德境界 (三)内省慎独的内修价值第二十三讲 《中庸》的思想内涵与当代意义 附:《中庸》章句 下编 讲演问答录 一 重解中国经典与互释中西文化精神 二 “太空文明时代”与“妖魔化中国”症候 三 在文化输出中使中国思想逐渐世界化 四 大国文化守正创新与中国形象重塑 五 守望文化中国与重铸文化精神 六 在全球化语境中持守中国身份立场 七 文化身份表征亚洲价值与大国文化竞争力 八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文化处境 九 玄奘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十 反对“去中国化”而坚持东方文化的世界化附录 一、治学心得:学术精神与生命踪迹 二、主要学术著作及提要 三、主要学术论文目录后记
用户评论
中国学者用西方批评的腔调与思维,对大学、中庸的解读,看一看也是不错的,起码王岳川没有误人子弟,这点真的不易。
王岳川——新时期中国大学教授的活跃分子,从后现代到发现东方 你无所不在
光是上中编笔记就做了37页也是始料未及的。下编在《发现东方》中全编重复。中庸思想的历史穿透性和当代意义有十:其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其三,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其四,君子常乐。其五,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其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七,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其八,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言足以容。其九,吾从周。其十,君子至诚。《中庸》历史局限是忽略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统治术和思想硬结。但在西方法律精神和竞争哲学外,东方的德教精神与中庸哲学不可或缺,惟其如此,人类和平、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才会最终到来。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九遍。
废话好多,可以看出王岳川先生是传统派代表,虽然一直在宣称自己是在讲当代诠释,但是用的理念还是很传统的,一直在大声疾呼,可惜内容不够吸引人,也就只剩疾呼了!
“真正的生命时间,不是以当下的现在为核心的过去、现在、将来逐次相替的线性流逝过程,而是在这静止凝定的瞬间,让时间之光烛照真正的人生,向我们澄明生的真谛。这种“实现了的时间”往往使人感悟到一种“天地境界”。这一境界能自行扩散蔓延,使人被一种绝对庄严的沉默所攫住。这种无声却震撼人的沉默犹如“寂静的钟声”(海德格尔语),在一片死寂中唤醒对存在的思考,透过日常生活时间那浮沉飘荡的无聊空虚,而闪现出诗性光辉,陶冶出一种不畏迷误走向真理的生存态度。”
《大学中庸讲演录》——读过,因循旧说,偶有发挥,满篇洋洋洒洒,都是正确的废话。所谓儒学,修身正己可以,但是要作为文化输出,用来解答世纪之病,则太没必要了。
总算是在考前把它给读了...拜一拜王老师让我上岸吧hhhhh
王岳川老师在这本书里更多的是“我注六经”,但是他也很真诚地在其他书里说了自己的学术脉络和一贯的学术思想,说了关于转向的问题,所以这不算是缺点,但是作为导读性质的讲稿,更希望看到的是类似李零讲论语那种。
可能他讲演得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