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余英时文集 第二卷的封面

余英时文集 第二卷

余英时

出版时间

2014-04-30

ISBN

9787563387120

评分

★★★★★
书籍介绍

本卷以“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为主题,所收文章论及儒家思想、新儒学及其与佛道之关系以及反智论等中国思想传统中的重大课题以及这些中国传统价值系统与现代的“遭遇”。这些文章既有对中国思想传统的整体观察与把握,又有对具体时代和问题的个案研究,层次分明,论证翔实严密。展现了余先生对中国近现代以来传统思想所经历的种种冲击和变革的观察与深思,针对性地疏理了中国思想传统的核心内容与历史脉络,提出并探讨了现代儒学所遇到种种困境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深刻的洞见和关怀。

本卷每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准,对中国思想史的相关核心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既有整体的观察,又有断面的分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独立成章而又紧密联系。关注中国思想传统及其现代变迁,把思想传统放到文化历史脉络中,重新审视思想传统的内容和价值。对中国思想传及价值观在近现代所遭遇的困境,积极探索传统的现代诠释,同时对西方诠释系统保持了谨慎,极富现实意义。剖析了中国传统价值系统与现代的“遭遇”的方方面面。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等。

目录
卷二
原序一
原序二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自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史出论
很多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对中国革命偏见太深,其实中国革命正是中华文化雄浑勇伟、巨大生命力的一面,革命必然是有代价的。作为史学家,囿于家族经历,格局不够。
2020117。
獲益良多
靠!写完以后才发现人家聪明就算了读书又多又快就算了,但是写得清楚有逻辑论证又有力真是烦人呐!#见贤很不爽# (而且让某偶像又失色了而且而且他们真的蛮像的)
论文集,前后编排略显散漫,但历史考据、思想探微和现实关怀兼具,非同类书可比。本书涉及对诸多具体问题的考证,但如同书名所示,重点在于对中国思想传统向现代演进的解读。“两头加中间”:晚明晚清和清代,梳理清代学术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强调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及逐渐走向自我反思和批评的进路。想要阐明的应该是儒学具有“朴素的现代性”。 在改开初期回来过一次,但余先生长期持反对“主义”的立场,很多主张针对现实和相关论说发难,并形成有力的反驳和申说。 在对待儒家传统方面,延续其师“温情敬意”的姿态,毕生学问大都出自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同情之了解”。不同的是,引介西学特别是对西方思想史和哲学研究的准确把握,使得其说在中西参照方面远胜其师。 学术上没有明显的门户之见和狭隘立场,转益多师,故有中西会通之感。
这本书基本上是几篇雄文和几篇小文交叉出现,读起来劳逸结合,编者的安排很用心。思想史的几篇长文抛开私货不看,是从旧材料发掘新线索的典范之作。另一方面,思想史研究中借助新出土材料的方法也是不多见的新颖手段。
读余英时先生书,始知学术为何物。
材料之多,见解之深。可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