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文化与上帝之死的封面

文化与上帝之死

[英]特里·伊格尔顿

出版时间

2016-02-29

ISBN

9787564922856

评分

★★★★★
书籍介绍

上帝死后,如何在假定无信仰的世界生存?

伊格尔顿在本书中研究了现代社会寻找上帝替代者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困难与意义,并通过启蒙运动至今众多思想、思想家与事件,探讨了9/11事件前后的宗教状态、围绕西方资本主义的反讽,以及在后启蒙时代所创造出的并不令人满意的一系列上帝代理人。

如果特里•伊格尔顿不存在,就有必要创造一个他。

——西蒙•克里切利(《哲学家死亡录》作者)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 )西方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从60年代末至今,伊格尔顿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十多种,如《莎士比亚与社会:莎士比亚戏剧论文集》《瓦尔特•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评》《文学理论引论》和《审美意识形态》等。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三巨头。

译者简介:

宋政超,就读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格尔顿悲剧思想。

目录
1 前言
4 第一章 启蒙运动的局限
52 第二章 唯心主义者
107 第三章 浪漫主义者
134 第四章 文化的危机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这本其实挺有意思的
如果说伊格尔顿是懂“细读”的,那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细读”完全不是封闭的阅读,恰恰相反,“细读”的基础是相当深厚的文化史/社会史联想能力,对原型、母题的熟稔,以及合乎情理的想象、诠释与表现。
很难搞懂,因为没有背景知识。所以有一言或许不假,读个神学博士出来然后搞文艺理论,是条正道。
很难读,我这毫无美学哲学基础的文盲就不评分了反正也看不懂,倒是有很多漂亮的语句可以摘抄装逼。
一条主线在于启蒙以来的双重真理论。宗教到文化以及后现代左派宗教的复归,说到底是政治问题。宗教(上帝)具有的独一的上下阶级整合力,在经过启蒙,唯心主义者,浪漫主义者到现代性的文化,作为上帝的代理人,都略显不足。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打破了这一记清梦,所以最后成了一种无信仰的信仰倾向。然而从启蒙开始反对宗教以来何尝不是这样呢,大多知识分子自身完全不信却坚持着宗教对于社会的积极性,到头来是政治问题
支持,从文学角度来说,我发现《圣经》具有“神性”不离弃惨烈、丑陋之事的价值意义。
整本书思想密度非常高以至于我需要一些时间重新阅读和思考,梳理了启蒙运动之后人们试图找到“上帝”这样能够适合精英同时适合民众的替代品的过程,从启蒙运动的“理性”,唯心主义的“精神”到浪漫主义的“文化”,到文化的危机,试图重新赋予“文化”以神圣性,尼采则杀死上帝,却没有完全的杀死“文化”,后现代主义则用一种牺牲深度的方式放逐了上帝,却没能找到一种共同的生活。
伊格尔顿生动展现了如何把书读厚之后再读薄。
对于思想史和哲学史完全没有基础的人,我看就是看字,和欣赏组织和整合能力,记也记不住,也没个想法。启蒙运动还没看完就不准备看了。是我的问题。希望有缘再见。
重读。丢了2021年夏天买的纸本让我耿耿于怀。2022-10-18 重写。一边写论文一边读原文一边读译文一边重新校译……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