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流浪叙事的封面

流浪叙事

李彬

出版时间

2020-06-01

ISBN

9787567019713

评分

★★★★★

标签

艺术

书籍介绍

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19世纪末,'文化景观'已逐渐从地理学研究转向文化研究,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领域。”借用到公路电影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中国公路电影的影像关照业已由地理景观(Landscape)进入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涵盖了自然要素与人文风貌,并伴有一定的文化追求。

笔者从接近世纪交替的1997年,王家卫拍摄的影片《春光乍泄》开始进入,关注的是“流动的现代性”背景下,现代人的精神文化图景。本书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心灵地理与文化想象、流浪叙事与社会寓言、旅程救赎与英雄成长,对应的是三种主题,亦即三种文化追求。

李彬,女,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专著《公路电影:现代性、类型与文化价值观》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现代性的两面——影片<塔洛>与<冈仁波齐>中的“西藏”意象与文化书写》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新疆民族电影文化史”课题研究、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 '文化北京'与博物馆影像公共教育”课题研究等。已在CSSCI期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获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目录
绪论 创作脉络与类型分辨
上篇 心灵地理与文化想象
第一章 景观意象与文化地理
第二章 诗意漂泊与文化乡愁
第三章 藏地书写与文化想象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主要是李彬老师过往对于国内公路电影的论文的汇编,一章相当于一篇论文,大部分章节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论文。最后两章(两篇文章)和公路电影不算有太多关系。整体来说,不算是一个系统的专著,是有主题的论文集。
国产公路片单
花一个小时翻完,读完导论差不多。对于不同类型,归而不述总有点那啥。获得了一点点引用材料。
最后一章很有启发性,前面平平。
中国电影学者的一个毛病就是不管在什么样一个小题目下都恨不得塞下所有主流类别。
说说这本书的缺点: 1.引经据典,貌似要让每个专业术语都有出处,但是引用的比重过高,32开的开本,每一页都有平均3个以上的引用,大段大段地引用别人的观点,给人感觉就是没有自己的东西; 2.很多片目和章节,压根跟公路电影没有关系。 作为研究公路电影的参考书目,倒是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