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近代日记书信丛考的封面

近代日记书信丛考

张伟

出版时间

2019-09-01

ISBN

9787567136670

评分

★★★★★
书籍介绍

后记

上海图书馆以藏书宏富、精品丰盛而著称,每年岁末举行的年度文献大展也因此成为众多读者的饕餮盛宴。从2007年起,我参与了上图多次年度大展的筹备,每次都会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2013年,我参与筹备“上海图书馆藏尺牍文献精品展”,撰写了《一纸飞鸿——中国近现代文人手札漫谈》;2014年,参与筹备“上海图书馆藏稿本日记展”,撰写了《心曲传真——中国近现代文人日记漫谈》。这两篇文章也可以说代表了我对日记书信这两种文献的一些基本看法。

我在上图工作了整整38年,条件得天独厚,的确近水楼台先得月,看了很多好东西,特别是那些外界很难过目的日记信札、稿本抄本等第一手文献。但这并非我汲取知识,鉴赏宝贝的唯一来源。我有一些朋友,他们有些鄙视图博系统的个别工作人员,私下里往往笑称那些只是一味炫耀公藏,而自己却没有任何一点独特见解。我个人认为,私人藏书更多的是基于兴趣爱好,往往爱得炽热深沉;而在公家上班,考虑的是职责所在,是基于工作责任,必须认真负责。但是,如果没有一份热爱,或者说缺少那么点兴趣,你在图书馆工作,尤其是在北图、上图这样的大馆,确实有点艰涩,也难以想人之所想,帮人于急难,是很难让读书人真正满意的,我私下里甚至想说:有点可惜!我并不赞同宝贝全部归公,天下好书尽入公家囊中的激进主张。事实证明,这种极端做法并不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我也不认同,凡在公家机构做事,个人不能收藏的狭隘观点。首先,对“收藏”二字就往往理解不同,看法有异,哪有长期从事图博工作,潜心研究而自己又没有一点铭心藏品的?与其强调这些,还不如加强馆藏管理,集思广益,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既保证文献安全,又方便大家借阅的制度来,这样才能获得众口称赞,皆大欢喜。

我从小就集邮,如果这也算沾一点收藏的边,那我雅好此道已近50年了。浸淫日久,难免会有一些同道朋友,这么多年来,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有缘欣赏了很多文献文物,有些甚至是公家都渴望并缺藏的宝贝。我自己也量力而行收藏了一些,当然早已不限集邮,而是扩充到了比较广的范围。

我给自己订立的规矩是:只限文献,不涉古董。这几十年来,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立志将收藏之道进行到底,也的确在少许领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程度。就这本拙著而言,其中所言大约超过一半的文献是我个人的收藏,这是令我自豪的,也是想从一个方面来佐证我上述的观点。

古人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比喻有点不类,似乎不知轻重,但这也是一个小小心愿吧!

张 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逾三十年。出版有《满纸烟岚》《遥望土山湾》《风起青萍》《晚清都市的风情画卷》《纸边闲草》《近代影剧说明书探幽》《近代日记书信丛考》等作品。

用户评论
近年研究现代日记书信成果的汇集,视角独特,见解独到,共22篇;正史、方志和家谱是史学三大支柱,日记、书信和回忆录是个人文献主要部分,可信度递减但不绝对;傅彦长的日记交友众涉猎广人名餐馆记载详细,康嗣群1938年日记与文化人交流多,包天笑日记为日本人收集情报而不自知;周作人信件反对并校笔名寿遐刻为遐寿也行,陆征祥成为修道院院长用万众一心不忘国耻的信笺,张院西是买画经纪人他与丰子恺和傅抱石的交往非常有意思成为很好的朋友;此外还有陈寅恪、蔡元培、胡适、陈箓等的早年明信片解读,作者与巴金、石凌鹤、夏衍、楼适夷和赵家璧等的来往书信等;
写公藏再厉害也是过过瘾,有自己收藏真厉害,捡漏的话要膜拜。图片是彩色的,但字间距有点挤,放松点更好吧。谢谢陈老师专门去张府索签名。
插图很清晰,一个下午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