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梅列日科夫斯基与白银时代的封面

梅列日科夫斯基与白银时代

(美)罗森塔尔

出版时间

2014-02-28

ISBN

9787567516915

评分

★★★★★

标签

文学

书籍介绍

国内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研究论著有限。《梅列日科夫斯基与白银时代—一种革命思想的发展过程》的作者伯尼丝•罗森塔尔,专注于研究现代俄罗斯历史文化,此书经由梅列日科夫斯基切入对白银时代的思想阐释,立论新颖,思路深入而独具特色。

本书译者杨德友从事译介多年,曾翻译大量哲学、文学、宗教作品(其中不少与俄罗斯文化相关),译笔信达。此书的出版,将为国内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维度,推动国内对梅列日科夫斯基及白银时代的深入认识。

德国小说家托马斯• 曼认为梅列日科夫斯基是继尼采之后最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和无所不在的心理学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几乎是单枪匹马跟左派的教条主义和右派的蒙昧主义作斗争,引进和传播了古代异教、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现代诗歌和尼采哲学,也是他揭露了复兴的异教思想的缺陷,引领了与现代世界问题息息相关的新基督教的寻求。

《梅列日科夫斯基与白银时代—一种革命思想的发展过程》以俄罗斯著名思想家、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创作和论著为中心,阐释俄罗斯白银时代思想、艺术潮流如何与社会政治互动,并由此形成十月革命的社会思想前提。这部著作不仅展现了对于梅列日科夫斯基生平著作的分析与研究,也揭示了俄国文学和十月革命的特点,对于我们理解白银时代的俄国有很高价值。

作者伯尼丝•罗森塔尔:美国纽约市福特汉姆大学历史系教授。

译者杨德友:山西大学外语系教授。有译著多种,如《二十世纪宗教哲学文选》(1991)、梅列日科夫斯基著作《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2009)等。

目录
译者前言
致谢
绪论 ………………………………………………………………………………
第一部. 艺术是存在论的活动:象征主义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世界(1890-1899)中的作用……………………………………………………
第一章. 表达精神绝望的诗歌…………………………………………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以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生平和思想活动串联起俄国晚期的思想界,作者也说得透彻:象征主义最后产下了它的孽子,同样包含激情与乌托邦启示的政治浩劫。象征主义为解决现代人问题铸造的太阿,被其造物抢夺。来自西欧的现世拯救之革命思想,最后于俄国找到了躯壳。而梅列日科夫斯基只能亡走他乡了。
想要接近白银时代和俄国宗教哲学的艰辛探索,这本书不可不读。 或许也是五四的一面镜子。
杰作。象征主义是布尔什维克胜利的间接原因,理由有二:第一,象征主义助长的激进的唯情论倾向于政治极端主义,使得艺术家及其受众接受千禧年的魅力。作为最极端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受益于某种总体的启示论情绪。第二,象征主义的审美神秘主义思维深入了有教养阶层,吸引他们离开创建性质的政治活动,防止了变通/改良革命的方式的发展。
艺术家干不过革命家
如果站在中国人的视角,会感觉梅列日科夫斯基通篇暴论,这种暴论有时显得可笑,有时令人掩卷而泣,不忍卒读。附录是一篇俄罗斯人自己写的论文,能鲜明地体现出民族思维方式和语境的差异。如果说日本有《近代的超克》,那么俄罗斯最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方法的梅列日科夫斯基。
梅列日科夫斯基尝试用一种精神自由的基督教来同时与西化派、斯拉夫派(以及后起的左翼唯物主义派)抗衡,而作者亦点明了梅氏这种思想的神秘性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问题是,他自己制造了一个的偶像,从而与现实隔膜了;因此尽管他能够写出深刻的评论又有杰出的文笔,却不能创作出伟大的小说,而只能写出判教或说教的文字。读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评论文字是一种享受,而读作者对梅氏的评论亦然;但前者表现为深沉与喘不过气,后者则是一种清朗与解脱。空疏地讲,这也是俄国和美国精神的不同。
Z-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