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封面

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出版时间

2018-07-31

ISBN

9787567558205

评分

★★★★★
书籍介绍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书中突破长期以来的西方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轴心期理论,他宏观对历史进行分期,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其中史前文明、古代文明为一间歇期,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为轴心期,而他强调轴心期的重要性,提出每一次人类历史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即复兴。

作者: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任海德堡大学、巴塞尔大学教授。倡导存在哲学(后又称新人道主义),是20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哲学家。主要著作有《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我们时代的理性与反理性》、《世界观的心理学》、《罪责论》、《生存哲学》、《海德格尔札记》、《哲学自传》等。

译者: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全球史、德国哲学以及中国学术史的研究。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大阪)会长以及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北京)副会长。主编的刊物有:《全球史与中国》、《寻找》、minima sinica、Orientierungen等,有论著、译著、编著多种出版。2018年3月在我社出版《思想断章》。

目录
序言
部分 世界史
绪论世界史的结构问题
第一章 轴心时代
a.轴心时代的特征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时隔近三十年后的重译版。 本书是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研究,大名鼎鼎的“轴心时代”理论只是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在书中也提出了对“新轴心时代”的期盼,这需要我们去创造,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它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读完这本书,其实并没有了解到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这也不是作者的意愿,作者更愿意把历史看作一个整体来理解,并通过这个整体来理解我们自己。 吐槽一下译者,他说他在雅斯贝尔斯家花了几天时间把雅斯贝尔斯12000册藏书基本上都翻阅了一遍,大致了解了雅氏的部分知识构成。这怕是要把手指翻脱臼了
题目起的很大,最后也没讲清什么是起源什么是目标,有几个有意思的概念和点,其他地方实在乏善可陈,算是在历史中渐渐褪色了吧
危机时代的史观重塑。具体观点早已不新鲜
久仰“轴心时代”之提法,暂时读完第五章。虽是摆脱了西方中心论的视角,在看到不同文化间同质性的同时,对中国和印度思想重视还是有所不足。儒教真的使人的精神生活“趋于静止的枯死”吗,近代以来对原儒的讨论揭示了其内在的变革因子。我说不上来,还是需要斟酌。
涛子上课的时候我也没怎么认真听,但感觉他翻译的版本稍微好了一点。可是这本书真的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我很怕最后他告诉我历史的起源在一片林中空地,上面洒满阳光,甚至还有丁达尔效应(不是
看完西方思想史有一股重新看汤因比的冲动,今天看完这本书后,我默默打消了这个念头——历史哲学不是我等凡人能觉得有趣的读物。 不过,总算是了解了轴心时代。卡尔·雅斯贝斯认为人类拥有唯一的起源(创造人类)和共同的目标(永恒的精神王国),但是除了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200)外,其他文明历史发展不存在平行性,是分散而多样的,然而历史和人类总会走向结束,或者成为新的开端。
临界状态的历史哲学思想。很多内容的确不好懂,可能因为德语词汇的多义性,阐发较多,未必系统。
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看,因很多时候需要在脑袋里再自己翻译一下,所以真的每天看不了多少。轴心时代的理论很有趣。历史意识不等同于历史,世界历史不等同于世界史。当下即是历史让我不免想到了那句以前自己常说的话,我们所经历的可能只是历史书上短短的一句话。未来无法确定,但未来就包含在过去和现在之中。需要复读的书。
从不同的文明出发探讨从古至今的人类文明,具有恢弘的视野。
从历史的起源中,看到人不同于其他受造物的意义。从技术,科学,历史,自然,哲学,宇宙等各领域阐述人的意识在历史中的发展。从起源里发现每个人差别并不是那么大,我们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尽可能实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