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的封面

导读德勒兹与加塔利《千高原》

[美] 尤金·W.霍兰德

出版时间

2016-11-30

ISBN

9787568902168

评分

★★★★★

标签

哲学

书籍介绍

《千高原》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合著的作品,也是二位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即是对此一经典著作的导读。

在书中,尤金·W. 霍兰德首先概述了《千高原》的成书背景,并对《千高原》的主题作了深入浅出地介绍;在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文 本阅读”中,作者将《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分解为五类,并逐一对之进行了详细阐述,书中不时穿插对原书段落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对此的独到解读。

德勒兹与加塔利声称,构成《千高原》的诸多高原可依任意顺序阅读。任何一次对全书的阅读都可能产生某种线性阅读,正如每一次依和弦表所做的即兴演奏都会带来诸多可能的演绎中的一个线性的演绎。因此,让我们跟随本书作者的指引,开始即兴阅读《千高原》。请记住,这一阅读只是众多可能的阅读中的“一种”,不是意在提炼出《千高原》的意义,而是要表现并阐明它的某些潜质。

《千高原》是一部非凡之作。按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话说,它是如根茎般写就的。《千高原》中的十五座高原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分解成五类:

1 认识论问题。思想该如何运作才能与宇宙共思,而不是去思考宇宙,因而就能加速我们栖居之所的相对解域,有时足够幸运的话,甚至达到绝对解域的无限速率,或者“纯粹的内在性”?“根茎”高原、“ 平滑与纹理”高原最直接地处理这一“问题”,“游牧学”高原的一些部分处理皇家科学与游牧科学以及公理体系和问题体系之间的差异。其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最适合通过生成来把握存在,通过潜在来把握现实的思想图像。

2 本体论问题。宇宙以及其中的生命如何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存在:它们既是变化的结果,同时又总是对未来的变化敞开怀抱。 我们怎样才能依据生成来理解存在,依据差异而不是同一,来将存在理解为开放系统的一个动态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如此这般地理解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处?它怎样给我们的社会变化带来更好的前景?最直接而又全方位地处理这个“问题”的是“道德地质学”高原与“迭奏”高原——前者主要处理无机层的问题,而后者则主要处理异质成形层的问题。

3 人类学问题。第三类问题可以被称作人类学问题,但仅仅在结构主义(反人文主义)的意义上关涉“ 象征秩序”:人类的生命形式是怎样以象征的方式占据异质成形层的;人类的社会自我组织是如何通过符号来实现并在符号中获得反映——怎样通过语言、货币与图像来实现的? 在此,相关的高原是“ 语言学公设”、“符号的机制”、“颜貌”和“捕获装置”高原。

4 伦理问题。人类个体要如何自我组织,才能与他人一道尽可能地实现既有成效又愉悦的去层化? 这里最切题的显然是“怎样使自己成为无器官的身体?”高原; 但“一匹狼还是一些狼”、“三则短篇小说”和“生成”高原也同样处理伦理“问题”。

5 政治问题。我们要如何把人类生命形态理解为社会性的自我组织,才能使它既能解释畜群行为又能解释集群(猎群)行为,既能解释压抑的专制暴政又能解释外向扩张的经济帝国主义,既能解释严苛层化的约束又能解释去层化的逃逸?“游牧学”、“微观政治与节段性”高原最为直接地处理这个“问题”,当然其他许多高原也会处理这个“ 问题”,只是不那么显而易见罢了。

目录
目录
致谢
1 《千高原》的来龙去脉
2 主题概述
3 文本阅读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德勒兹是不可导读的……
B+/ 哪怕只是已然非常线性的导读就已经是曼妙的颅内爆炸式体验了👋🏻......比较惊讶的是才意识到德勒兹和阿尔都塞的相似性比想象中丰富得多。
一场阅读的无氧长跑 真是太迷人了,德勒兹的哲学 至于更多不明就里的部分,还是向原作去探寻吧!
太奇妙了,当年决定学文化研究的时候就有人问我,学这个到底有什么用?我自己也曾经一度陷入迷茫,不断从事各种跨学科的工作。在这里才发现,原来文化研究本来就属于游牧科学,“这种新的研究范式与策略并不独属于其中任一学科,但却会反哺所有这些学科以及更多其他学科的研究议题。”虽然放弃了学术路线,但那些被认为“无用的”,大概才是真正和命运连接在一起的东西吧。
德勒兹继承和完善康德的批判哲学,如同康德的批判体系一样,德勒兹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一个体系哲学,其中创制和阐用了一系列的概念,应接不暇。而这种概念体系哲学拥有了整体的解释力,但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其局部的具体的差异的实用的志趣和精神。如同作者所说,德勒兹的哲学是一种经验原则和实用主义,而符合这原则和主义的实践不是创制总体化的概念体系,而是直接参与具体的问题,具体的事件。在事件实践中,问题目标和表达达成统一。阅读是视域融合的过程,绍介著作更甚。当作者说德勒兹从现实经验的实在发生出发,以及运用了大量的数理逻辑和集合论名词时,我不知道这些论断是德勒兹的原生思想,还是作为美国学者的作者加之其上的。
所以,前进吧:每个人都生成(变得)-无法感知吧!要爱,不要战争(Make love,not war)!把你的爱变成战争-机器,把你的战争变成爱的-机器!解雇老板!取消无尽的债务!打碎一些结合!制造一些连接!
再看。
2022-02-06 这是德勒兹的《创造的进化》,但不只如此。
保持或创造坚实性而不将一致性、统一性和组织强加其上,也即不诉诸同一的空洞的重复,是德勒兹和加塔利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无论是在伦理、政治还是美学。他们的理想是将差异最大化,以实验的方式参与到变化之中,离开曲调的舒适区。创造性的重复则是将差异置于同一之上,重复中差异程度越高,人的行为就越是自由。
结构很棒,建议和千高原一起看,算是读后感,导读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