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清1891—1911的封面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清1891—1911

沈弘 编译

出版时间

2022-01-01

ISBN

9787569943764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在西方影像里找寻中国历史,老照片里的曲折历史,关注文明历程的真正价值。跳出枯燥的教科书,直观的另类解读历史。 书稿共收录了1891年—1911年法国《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所刊彩色石印画134幅。内容涉及1891年教案、1895年甲午战争、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侵华、1905年日俄战争、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病亡出殡、1909年袁世凯小站练兵、1911年袁世凯剪辫子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涵盖众多秘辛旧闻,史料珍贵。 这批甚至在中国权威收藏机构都未曾一见的彩色石印版画,不仅仅弥补了早期中国影像史、近代中国印刷与出版史上的缺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溯那段发人深省的历史的同时,更能通过西方人的视角审视那段历史对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这些珍贵的图画资料,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原产地是法国。它们对于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观点往往是中文史料中所忽略的片段,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而且其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他人的眼睛,西方的视角,历史的定格,补充了我们的民国记忆。 此次书,沈弘老师在原稿的基础上,重新增加了16篇相关事件的解说以及背景介绍,更加详实的历史背景解读。 沈弘,杭州人,浙江大学外语系博士生导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遍访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与浙江人”。著有《晚清映像》《抗战现场》《中国长城》《中国十八省府》《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
目录
听与看法国《小日报插图》出版感言
再版序
1891
中国的大屠杀纵火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图片值得一看。
被列强侵略瓜分的那几十年
不管从历史的角度读,政治的角度读,甚至绘画的角度读,都是非常经得起考验的。 130多张石印版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1891~1911年间,外国人眼睛中的中国。
生于1888年的英国诗人艾略特曾说:“中国是一面镜子,你只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永远也看不到镜子的另一面——中国。”而对于我们来讲,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印象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鲁迅说:“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本书就是一面镜子,它是通过西方人的眼睛折射出来的。翻开本书,我们会看到历史。
《小日报》收集了100多幅彩图,全部是由报社派往中国进行现场报道的一流画家兼新闻记者亲手绘制,将残酷的战争场景,晚清政府的形象,百姓生活的日常等历史文化的细枝末节全部展现出来,提供了历史上同一时期西方人观察的视角,从客观的角度记录描写了那段历史,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史料不同,其呈现出来的部分资料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色彩,和史实有明显的偏差。
画得有点丑,甚至恐怖。也可能是石版画的媒介影响。在意识形态的较量中,中国被他者化了。《小日报》中的法国人不需要与(晚清)中国人共存,他们急着把中国人想象为魔鬼和怪物。
彩色的画报,最有意思的是李鸿章和慈禧的画像。
我们能看到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近代之前,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留下来的资料文献,到了近代,清政府与外界也有了更多的沟通,历史的记载就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了,别的国家也有渠道了解我们的情况,他们留下的记载,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我们。历史的空白太多,要追寻更多的细节,还是要把各个角度的东西汇聚起来,观察越多,迷雾越少,也就更接近客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