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的封面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

沈弘 编译

出版时间

2022-01-01

ISBN

9787569944402

评分

★★★★★

标签

历史学

书籍介绍
创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其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 它们大多是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观点和看法相左,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其中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 沈弘,杭州人,浙江大学外语系博士生导师。从上个世纪90年代遍访哈佛、芝加哥、伦敦等地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国内难得一见的珍贵记录。目前承担教育部重点攻关项目“外国收藏16—20世纪来华传教士档案整理与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项目“外国人眼中的浙江与浙江人”。著有《晚清映像》《抗战现场》《中国长城》《中国十八省府》《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
目录
出版说明
再版序
在西方发现历史
图像的力量
译序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千幅原刊版画 百篇现场报道 700页图文历史原刊原貌典藏复现! 海外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初探讲述不一样的晚清史 补充中文史料盲点侧面 拾遗主流正史忽略的历史碎片 历史新闻与图像美术交织融合 全景再现两个世纪前的社会风貌; 字数(幅数):950 千字;页数:696 页;装帧: 精装;封面用纸及克重:特种纸 200g;内文用纸及克重:78g 胶
很难得的一本书,像是在国外查找到了资料,重新审视一段历史。而画报的方式,又充满了趣味和直观性。
别说西方人,就是对中国人来说,170年前的中国,也是陌生的,而这本《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带我们穿越历史的罅隙,200余篇报道,450余幅珍贵图画,组成一幅近半个世纪的清末历史长卷,值得注意的是,这幅长卷更像《清明上河图》,呈现的既有宏大的历史现场,更有小人物的市井日常。
为资料的珍贵性和整理出版这些资料的辛苦与不易打五星,对于晚清这段历史,就挺一言难尽的,毕竟太惨了些,但书里的图画真的好生动啊。
新闻不是历史,但也足够成为历史的侧面。不得不承认,这种画风让人觉得遍地都是满大人的感觉...
提到的很多晚清历史事件,我们都曾经在历史书中耳熟能详,但是,在这本书中在外国记者的笔下和画面中,却展现了一个不同视角和结论的历史,也让一个世纪后的我们,得以从两个平台立体直观地对那段历史和人物重新进行审视,从而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以往的收获。
英国人眼中的(晚清)中国人更加客观、多面一些。绘画作品更加冷静。文字报道丰富。
其实四星几乎都是给原画报,因为编者翻译实在错缪不少,当然也有整理之功,但不懂历史只懂英文,对于此类史料性质的报纸整理应当更加谨慎。
书中收录的报道采用的是原文翻译,对某些具体历史细节的描述和解释与我们的认知有出入。《伦敦新闻画报》作为西方有政治性的刊物,不难看出其美化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把强盗罪恶说成是造福救助。对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