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为社会学辩护的封面

为社会学辩护

安东尼·吉登斯

出版时间

2003-12-01

ISBN

9787801901019

评分

★★★★★
书籍介绍

作者从自身立场出发,对社会学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社会学发展问题及地位问题进行论战并对世界上各种对社会学的非议观点进行了驳斥。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上述观点提出了挑战,同时表明了社会学将继续在社地科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吉登斯审视了社会学的过去,以及当前学术的种种发展趋势,挖掘了社会学的传统和遗产的许多方面,孔德、迪尔凯姆、帕森斯、马歇尔和哈贝马斯都补包括在其中。吉登斯还将社会学工作与当前政治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并将社会学这门科学置于众多的社地理论和政治问题的环境中。

安东尼·吉登斯,1938年生于英格兰伦敦北部,现任剑桥大学教授。

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同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尔迪厄齐名,是当代欧洲社会思想界中少有的大师级学者。

早年曾在赫尔大学、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格大学学习。

他的首份教职是1963年在英格兰莱斯特大学授课,后转入剑桥大学,1970年被聘为剑皇家学院院士,担任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同时,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有类似教职。

1996年被伦敦经济学聘为校长。70年代,吉登斯的学术成果开始陆续发表,现已出版了20多本著作,其前期著述主要在于对以往社会学理论的梳理,后期以现代性的研究为主线。

目录
第一章 为社会学辩护
第二章 生活在后传统社会
第三章 什么是社会科学
第四章 功能主义:交锋之后
第五章 “英国特色”(Britishness)与社会科学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对默顿功能主义分析范式的批评很有见地,在使用功能主义的逻辑之前,应当反思所研究的现象是否与社会系统论和社会有机论的预设契合;对故意的结果与预见的结果、系统概念和结构概念的区分也显出思维之细密。对涂尔干的思想与其自杀研究的两篇讨论也说清了几个一般学者经常忽视的点,水平应比他早期对三大家的读书笔记式论述高。其他泛泛而谈,没有什么新意。译者水平令人发指。居然把所有参考文献翻译成了中文
没有多少直接辩护,但各文所涉及到的那些大牛们的存在,本身已经证明了学科价值所在
后面讲英国政治,实在是不喜欢看
有幸听过几次吉登斯演讲,说他和稀泥也好博采众长也好,他似乎注重统摄性和回顾反思性的框架,喜欢在理论中构造出行动议程和想象政治形态的框架,最强调的是左与右、激进与保守的相互渗透导致正统意识形态光谱解体,自己的创见多是对未来政治和社会形态的设想,可以说他的社会学是更强调实践性和普及型的社会学。从此书中他对各派理论的评介和总体来说他希望以哈贝马斯式的理性沟通为基础,结合功能主义的系统性、后果性和和整全性视角,以及社会英国工党政治和社会学传统中的左翼遗产,去处理贝克所说的风险社会(同时又包含着他所忧虑的传统再兴并与现代性冲突的所谓后传统时代)中韦伯式现代性/涂尔干式社会范式相继解离和难以捉摸,马克思式整体性改造工程也无法面对新问题的困境。这样的策略能使他获得政党和行动者青睐,学术地位就难说了。
没看出辩护在哪里
首先,这本书把笛卡尔翻译成“著名的作家德斯卡特斯”speechless。书名算是类似卡尔施密特的in defence of politics那种,以第一章为名,后面是一系列的吉登斯关于社会学这个学科的种种现象的想法。这条串起所有这些看似有点散的知识点的就是吉登斯的新中间路线。吉登斯认为在六七十年代社会学的火热和左倾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他指出了社会学这门学科虽然和孔德当时的实证社会科学理想有谱系关系,但也未见的那么紧密,他指出了比如马克斯韦伯,其实这门学科内部也是有右倾的根基的,而不仅是六七十年代的左倾。我觉得这本书如果有致命槽点那就是成书的时间不好,而之后的学术专业发展社会既没有没落,也没有如吉登斯期许般奋进,而是进一步和经济学区分开来学科专门化了,导致这本书的论点在今天看来显得很多余。
读起来很痛苦,翻译的比较拉垮,但是吉登斯确实是大家,读的书多,对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也有新意
一些演讲,一些态度和立场。翻翻即可。
就是他其他几本书主要观点的综合 后面没太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