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法兰福克学派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W. 本雅明(1892-1940)的美学名篇与代表作,也是迄今国内第一个译自德文原著最新版本的完整译本(含其第一稿、第二稿两个稿本)。作者从考察古希腊用以复制艺术品的铸造与制模手艺为起点,经过文字复制的印刷术与图画复制的版画刻印术,直到19世纪中叶、末叶的照相术、留声术的发明,最终认定,艺术复制技术从手工到机械的发展,是“量遽变到质”的一个飞跃,它引起人类对于审美创造、制作、鉴赏、接受诸等方式与态度的根本转变,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艺术的基本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书中还特别就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典范——(有声)电影艺术作了同传统戏剧、绘画、建筑等艺术以及现代达达艺术的比较研究,同精神分析揭示本能无意识相对应的揭示视觉无意识可能性的分析,肯定了电影这一用现代机械手段摄制、可大量复制发行,并以群体方式接受的现代艺术媒介与社会大众的直接贴近性,从而揭示了其艺术功能中具有宣泄社会心理情绪、激发政治与社会革命精神的价值内涵。作者的研究体现了法兰福克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唯物主义立场与激进态度。
本书写于1936年,作者生前未及付梓,直到1963年才首次出版。1992年7月15日是作者百岁诞辰,此际中文版的问世,正是对作者的最好纪念。
2007年9月13日录入电脑于杭州梅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