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清初政治史探微的封面

清初政治史探微

姚念慈

出版时间

2008-11-01

ISBN

9787807226109

评分

★★★★★
书籍介绍

《清初政治史探微》(以下简称《探微》)包括前编和后编两部分。前编是我的博士论文《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后编由三篇文章组成。《初探》的任务是解决八旗制格局之上的国家形态。为此,首先要对八旗制有我自己的界定。在我看来,八旗是满族发展到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八旗既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同时又是满族社会和国家的基本格局,故而我将满族国家称之为八旗制国家。建立在八旗制之上的国家主要机构与八旗制本身的矛盾统一运动,构成《初探》一以贯之的线索。从时间跨度而言,《初探》大致涵盖了太祖、太宗两朝,即入关前满族国家政治的主要内容。后编三篇文章,是《初探》的续篇,分别论述多尔衮摄政时期、清世祖福临亲政十年以及康熙初年四辅臣阶段。三篇的宗旨只有一个,就是探讨入关后满族八旗制对清初国家体制及政局的影响。这三篇文章都是旧题,我并非刻意求新,只是从自己对入关前满族国家政治的理解出发,重新进行了一遍梳理。

目录
前编满族八旗制国家初探
王锺翰序
自序
第一章 满族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 牛录额真的设置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大体帮我捋清了清初的这段历史,学术性很强,可读性不是太强,但很严谨,分析理性客观有逻辑性。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史实有独到见解,比如满汉关系影响下的政治生态和孝庄在清初政治中的作用,都很值得深思。作者治史的态度值得称赞。
虽多处不甚明了,然受益颇多。
那些被影视作品胡编乱造的正史。
极佳之作,研究清入关前史必读书。可叹世人多不具慧眼,乃令些须竖子成名。
居于东北的满洲的迅速中原王朝化与金朝的发展原理类似,女真族的渔猎-农耕经济与蒙古草原的游牧经济有本质不同;建州女真本身也是基于部落联姻组织下“半血缘主义”的联盟,事渔猎-农耕的女真部落比草原更分散,往往是以“族寨”的模式聚合,规模上显然较小,在努尔哈赤如滚雪球般逐渐吞并女真部落时,许多小部落被移徙至都城而统一屯田,这一手段显然有助于摧毁旧的氏族关系向“牛录”过渡。
以八旗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为主线研究清代初期政治史,前篇关于后金之牛录制向八旗制发展的过程以及八王共治到二元皇权的变化,以及依附皇权的“上三旗”的形成,包含了满汉、南北、内阁等问题的《评清世祖遗诏》一文更是集大成之文,最后以康熙前期擒鳌拜打破辅政格局与二元皇权结束。出色的清史研究著作,值得研读。
皇权与八旗国家。写的是真好,不过不好啃。勉强读了前编和后编的第一篇,了解一下后金时期的政治。第二篇读了个开头,已经感觉到好了,以后专门研习清史再读。值得感叹的是作者对马克思的态度,为数不多运用唯物史观不滞涩的,思维敏锐,值得学习。
前编讲八旗制度之形成,钩玄提要,皆本领域的必读之作。后编关注三大政治事件,后来都收入《定鼎中原之路》,其立论视角也多有可取。
从部落联盟发展为奴隶制国家、建立八旗制度下的绝对皇权、解决入关后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满汉联合,是努尔哈赤到福临近百年间的主要活动轨迹。八旗制度贯穿始终,强调属人隶属关系的同时也奠定了满洲家天下的基本格局,皇权代替父权、国家代替家族的进程中,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福临都是功过掺杂的,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的。逐渐缩圈的掌权集团与逐渐扩大的封建帝国共生,昔日的兄弟子侄会变成掣肘便架空的诸王贝勒、共同打天下的属人诸申也会成为帝国财政的“赡养”包袱、武力镇压失败尝试利用又不得不以明亡为“经验”猜忌提防的汉人官员,时代留给大清的问题也是八旗制度留给大清永远无法消除的癌症。第一次读学术性如此强的历史读物,可读性还是相当强的,对学者前辈们的感佩也随着阅读过程中的兴奋奠定,学史果然是件很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