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区的历程》记述了溪村的汉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过程。
第1章以明代(1368年)为起始点进入数百年来陈氏家族在溪村的发展史。第2章至第5章,记述了明清时期陈氏家族产生、独立、分化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该家族在内部结构、对外联系、地方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特点。第6章至第7章,记述了民国时期陈氏家族所经历的外来冲击,展现了20世纪初以来形成的社会控制模式进入一度相对独立自主的村落的过程。第8章通过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文化所经历的改造,阐述了陈氏家族在大社会环境中的遭遇。第9至12章则均与农村经济改革以来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家族社区现状有关,意在解说传统复兴的形式、表现与原因。
本书以“社区史的视野”阐述的溪村陈氏家族故事,及其所承载的“地方性知识”,有助于复原中国这个“复杂社会”的面貌,理解传统与变迁之间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
【编辑推荐】
一个明清时期只有村庙、祠堂这类“公共建筑”的地方,如今兼有了村委会办公大楼这类象征性建筑。在这里,一个地方性家族共同体是怎样创建和发展的?在历史上面对过什么危机?特别是在进入21 世纪新时代后,如何面对自上而下的各种社会改造“迫力”带来的挑战?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溪村的社会生活史,从不同侧面透视了一个远离中国“核心区”的遥远村庄的社区史,《社区的历程》一书在继承中反思了汉学人类学宗族理论的“东南模式”。
本书作者王铭铭教授在溪村展开的历史学和人类学研究,使我们看到家族作为地方政治和观念形态的存在,作为一个“血缘群体”,如何走出“古代”、进入“近代”。溪村人在逐步脱离文化母体的过程中,要面对强化的国家和“反民间文化”的“大众文化”,也要面对现代文化对于社区“小传统”的压抑。他们怎样适应?怎样在日常生活和“非常仪式”中再度创造社区生活的活力?村民们那些围绕复兴传统活力而付出的努力,对于已经过快地适应了现代文化的都市人不无启发。文本的“小地方叙事”,提供了一种以小见大式的参照。
“《社区的历程》既是一部社会构造和转型的历史,也是一部社会分类和再生产的历史。具体地说,它是一部社会制度再创造社区、家族与婚姻制度、节庆的年度周期、工作和交易的节奏、互助和尊重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之历史。作者王铭铭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中,表现出他的专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荣誉教授王斯福语)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学术领域涉及城市仪式时空研究、社区研究、民族学、中国西方论、社会理论等。著有《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心与物游》(2006)、《中间圈:“藏彝走廊”与人类学的再构思》(2008)、《人生史与人类学》(2010)、《西方作为他者——论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英文版,2014)、《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2016)、《刺桐城: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20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