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基督教思想的關係,堪稱西方思想史百年來的重大問題之一。自羅馬帝國與基督教結盟以來,基督教思想在西方佔據了支配性地位;然而,基督教顯得與羅馬帝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近代以來,隨神聖羅馬帝國的離散、民族國家的興起、自然科學的昌盛,西方基督教開始分裂、世俗化以至衰微,基督教的歐洲似乎逐漸成了異教的歐洲。尼采站在歐洲的命運中思考:基督教衰微處境中的歐洲精神往何處去?
漢語文化界稱引尼采者多不勝數,值得提到的有學術份量的尼采研究,迄今還沒有,尼采著述的漢譯品種雖多,卻未成體統,低質偽劣產品不少。嚴格來講,漢語學界對尼采的認識還處於相當粗淺的程度。如果學界要提高尼采研究的水平,翻譯國外的精深研究成果,仍然是第一要務。
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这本《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于1949年首次出版于美国,是作者较有影响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