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敘述觀點與歷史建構的封面

敘述觀點與歷史建構

陳俊偉

出版时间

2015-11-01

ISBN

9789869209755

评分

★★★★★
书籍介绍

過往「三國學」的相關研究,往往僅將史料納入追求真偽的慣性思維中,看似可信便逕自視作史實,敘述歷史的觀點較難被視作研究重心探討。

本書擬定三個主題做為焦點,分別是東漢斷代史史家的「前(朝代)三國時期(184-220)」書寫、諸葛亮型塑、「三國正統觀」,分成五章進行析論(主要涉及的材料之內容大都是關於三國前半期(184-232)的記載)。一一勾勒兩晉時期各位史家筆下的諸葛亮人物形象,與商榷過往探討「三國正統觀」議題時未及細部考察省思的部份──藉此呈現出兩晉史家各自著述的特色。

即使存在認知迥異的各種觀點,史家們仍孜孜念念於訴說自己的歷史記憶。解構、重組,建構、分析,風起雲湧的三國爭霸透過兩晉史家的敘述與作者的評析開啟了無限的想像。

陳俊偉

現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攻讀博士學位。

曾獲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士學位暨畢業成績優良獎、碩士學位暨「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

研究方向主要為三國學、史傳文學,近來亦致力於中古時期小說之研究。

目录
序/王文進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三國」釋義與魏晉間三國史相關著作概況】
第一節 「三國」釋義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作者认为袁宏和习凿齿的“帝蜀”论实乃《晋书》所误解,二人并没有直接将三国正统置于蜀汉。东晋君弱臣强的局面,以著史裁抑权臣,对有持汉之心的蜀汉抱以同情之心,但这不代表正统置于蜀汉。南人的认知以民族隔阂为主,并不重视南北地域分割,所以对于三国正统论并没有摒弃以曹魏为本纪。反而胡族则将自身类比曹魏,消磨胡族因素,以彰显自身的中原王朝色彩。南宋后“帝蜀”成为主流,儒家伦理的道德救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时候问题不在真伪,而在于史家何以如是叙述历史!
略有累赘,瑕不掩瑜
本书大体观点还是成立的,脉络分析比较清楚
后现代理论对于史学研究的路径与方法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书可以作为其影响下的历史书写与建构的潮流研究。正如作者导论中所说:问题不在于真伪,而在于史学家如何叙述历史。诸葛亮的书写问题可以作为本书的核心线索,作者开篇便以众所周知的“子午谷奇谋”作为评价诸葛亮军事短处为例,其记录人鱼豢本身有着极强的贬蜀和诸葛的立场,故而其是否能用于公正评价诸葛不无疑问。陈寿主要碍于政治影响因而以魏为正统,但其家国情怀“不自觉”流露于笔尖,如对刘备神话的记载、诸葛亮评价的字数都超过了魏吴。作者认为陈寿对于诸葛的评价是极高的,后人之所以产生其贬低诸葛的印象,主要原因是东晋时期史学家对于蜀国与诸葛的过度拔高,其源于权臣当道的现实影射,一方面无法指责晋朝开创者,故而将矛头转向曹魏进而抬高蜀国,当然也有逆潮流的孙盛之类。
用过。语言学转向其外,读通鉴论其中吧,是否发挥过度还是见仁见智。伏皇后的部分窃有一些疑惑,限于传世史料的体量,陈寿范晔的文本是抄录哪些材料可能值得再考虑。
三国时曹魏孙吴的史料对敌对政权仇视颇深,蜀汉国不置史反而规避了一点,虽然也不是啥好事。应用分析史料时,史家的立场心态值得注意,避免落入其预设的立场种而忽视真实情况。另南朝偏安与帝蜀无强烈关联。
不错的史料分析,但个人感觉作为研究方向并不太好,因为历史书写者的家族、出身地域、时代局势、仕途顺遂与否等因素感觉是可以无限的细分(抑或关联)下去的,很难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东西。就我个人来说,比起提炼和总结,爬梳与索引总归还是差了点意思。
海登·怀特和王明珂视角下关于三国的史学史展开。
就是感觉有点比较局限于从作者的政治立场上分析了,有点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