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1802年生於貝桑松,是十九世紀初期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也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在1829年發表的小說《死刑犯的最後一天》,以純文學的方式來描繪圍繞著死刑所帶來的人性凌虐,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巨著。
金馬電影編導陳以文,受到法國文豪雨果小說《死刑犯的最後那一天》的靈感啓發,改編自台灣社會背景及死囚故事,帶給觀眾探討看待死刑不同的思考視角,在2015年創作了劇本:《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本書是兩部《死刑犯的最後一天》的合訂本,呈現兩種「藝術作為社會關懷」的傑作,也為死刑議題提出不同的思考角度。
●Side A 法國文豪雨果1829年小說《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Side B 臺灣戲劇工作者陳以文2015年創作劇本 《死刑犯的最後一天》
Victor Hugo維克多‧雨果(1802-1885)
法國十九世紀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之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及畫家。他的作品常以第一人稱書寫,表現內心情感、神祕與夢境,是為浪漫主義的一代宗師。其經典作品如《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1831),《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1862)……皆舉世聞名。而這些創作除了悲天憫人,也同時深刻批判當時的政治情境,是為藝術關懷社會的極致表現。雨果一生也以積極的政治參與來實踐其理念;面對19世紀法國動盪的政治現實,他曾經貴為國會議員,也曾經被迫流亡國外19年。1885年過世後,其靈柩要被迎入法國的先賢祠(Panthéon)當日,從巴黎凱旋門到拉丁區,沿路有近兩百萬民眾替這位偉人送行;史無前例!
陳以文
陳以文──專精於表演、編劇的電影導演。曾以電影【運轉手之戀】獲金馬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