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的封面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

高馬可

出版时间

2021-05-08

ISBN

9789888528639

评分

★★★★★
书籍介绍
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香港以其独特的位置和经历,成为了一个融合东西方文化、承载多元历史记忆的城市。《帝國夾縫中的香港》邀请我们一同探索这个城市在殖民统治下的演变,揭示华裔精英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并对香港乃至中国的现代命运产生深远影响。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将发现历史的复杂性,理解过去如何塑造了今日的香港,以及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些历史经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作者简介
高馬可教授,香港大學歷史系教席,著有《香港簡史》一書。他以其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向读者呈现了香港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通过精炼的文字和详实的资料,高教授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香港的历史魅力。
推荐理由
《帝國夾縫中的香港》一书深入剖析了香港殖民时期华裔商界精英的历史角色,以及他们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与殖民政府合作,共同推动香港的繁荣。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还挑战了传统关于殖民主义影响的单一视角。对于那些对中国近代史、殖民地社会结构、华人海外发展或全球帝国主义感兴趣的研究者和读者来说,这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适合哪些人读
对中国近代史有兴趣的历史爱好者
研究殖民地社会结构变迁的社会学者
关注华人海外经历和身份认同的人类学家
对全球帝国主义及其后果进行思考的学生和知识分子。
书籍脑图
目录
鳴 謝 vi
緒 論 1
第一章 殖民統治與合謀協作:華人子民與英屬香港的形成 16
第二章 更優秀的華人階級:建立東方商業重鎮 36
第三章 勢力平衡:殖民處境中的地位與尊重 56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文筆流暢的早期香港史,捕捉華人及歐亞混血望族(何東家族、何啟、周壽臣、羅文錦、羅旭龢等)在早期香港殖民資本主義發展下的作用。展現了除了post-49/67/89之外的另一種或許只屬於菁英階層的「香港性」與「香港認同」,並與後殖民主義理論進行了諸多商榷,作為一本在2000s寫就的書,對思考今日的香港仍有重要的意義。
该书以非二元对立的方式,呈现了殖民地时代,华人精英阶层与英国殖民者之间更加动态、多元、复杂的关系,并触及香港身份认同形成、民族主义的不同面向。不管是对香港历史还是对看待殖民主义的方法,都很有启发!
合謀協作論。結論就事論事就是了,為何一定要扯到49年和現在,笑死。
【2022】代标同作者没条目另一本,不过这本也许哪天也会看
scholarship的梳理非常好,内容紧凑言简意远,翻译特别好
借标作者另一部著作:「A Concise History of Hong Kong」 。 处于中英历史交会要冲的香港,独特的历史和身份认同于焉形成。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命运,始终是审慎、克制的信心,伴随着挥之不去的对明天的忧虑。
在被殖民的歷史過程中,殖民者對被殖民者的文化塑型,常常使得殖民地人民的身份或多或少地遭到改寫或模糊化。被殖者改寫自我 的方式就是「對抗」,常表現為恢復本土文化記憶,一貫被稱為文化沙漠 的香港,它的這種缺失也開始在前 「九七」香港電影中以各種方式得以完善。前「九七」香港電影開始從文化上追尋自我的歷史,從各個側面顯示香港文化的變遷。在前「九七」香港再現自我的過程中,香港電影中的現實主義傳統又發揮了新的作用。香港電影開始關注社會現實,直接反映香港社會問題,再現生存體驗。香港電影已經在努力地緊跟社會的轉型步法,以誠懇的態度面對社會生存的隱憂。 真實的社會生存經驗在影像的傳達中得以再現,本土的意象成為構築集體回憶的載體,本土經驗在這些真實的生存體驗中得以強化,不同階層的眾生相得以表達。
对殖民地香港成长繁盛原因的另一种解读,除了港英政府的放任自流外,更强调的是香港华商阶层对香港发展作出的贡献,作为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的夹缝,香港华人懂得因地制宜,利用内陆的动荡不安和英国在远东的商业利益,为自己乃至香港整个社会创造机遇,占尽战争红利,而这也仅仅会发生在殖民时期的香港,同样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在新加坡的发家史上得到印证,在英国的其他殖民地,如印度,马来,都没有逆风翻盘,同时英国社会泾渭分明的阶级意识也不会对华商造成巨大的人格损害,他们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平行上流阶层,与英国人分庭抗礼,同样也怡然自得,而英政府也愿意赋予上流的华商政治权利,放任他们自治,二十世纪国内的失败之处恰好就是香港的成功之处,现如今依然处于夹缝中的香港,面对同样高高在上的政府,也应该探寻一条新的途径来走出困境
书籍解析
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