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Ⅰ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评分 8.8分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清算已毕
评分 8.6分
了解波伏瓦最好的方式——读她的自传! 本书为波伏瓦回忆录终卷,首次出版1972年,波伏瓦64岁时。 在其代表作《第二性》中,波伏瓦提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到了《清算已毕》,她的思想更加成熟:“女人追求的不是成为女人,而是成为完整的人。” 何为完整的人? 波伏瓦所希望的,是弄明白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长征
评分 7.8分
《长征》是半个世纪前在法国轰动一时、跨时代的权威读物:它几乎讨论了关于中国的一切;它颠覆了西方对中国共产党的妖魔化舆论,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它是研究新中国的必读书之一。 《长征》是时代的忠实记录:“将来,人们可能会对《长征》提出的主要批评之一,是它明天就会过时……但中国现在发生的故事太激动人心了,各个阶段都值得记录下来。” 《
第二性(合卷本)
评分 9.2分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
模糊性的道德
评分 8.4分
本书收录两篇随笔,是波伏瓦存在主义理论入门之作。《模糊性的道德》阐述了存在的双重性,并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
女宾
评分 8分
《女宾》是波伏瓦的第一部小说。当波伏瓦在文学创作上感到一筹莫展时,萨特对她说,为什么她不把自己写进作品里呢。于是她受到启发,创作了《女宾》。在小说中,她不仅写了自己,而且还有她的终生伴侣萨特,以及他们的朋友奥尔嘉。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评论,奠定了波伏瓦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它所描写的恋人模式,波伏瓦用一生的时间身体力行,并为此饱受诟病。优雅的弗朗索瓦丝,年轻刻薄的格扎维挨尔,以及爱着这
第二性Ⅱ
评分 9.3分
《第二性2》是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称波伏瓦为“女性主义思想的泰斗”、“女权主义的思想导师和旗手”。书中援引大量实例,翔实生动,一改普通理论著作的枯燥晦涩,读来趣味横生。波伏瓦作为思想家是超越时代的,她在《第二性2》中指出的很多问题直到今天还是社会的顽疾,有些甚至愈演愈烈。在原著出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反观这本书,更能引起切身思考。《第二性2》副标题为“实际
波伏瓦访谈录
评分 暂无
1970年,施瓦泽在女权运动高涨的巴黎结识波伏瓦,在共事的过程中萌生了采访她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本书的第一篇访谈:为什么在《第二性》出版23年后,波伏瓦才首次宣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在接下来的10年里,施瓦泽陆续对波伏瓦进行了多次访谈。采访者百无禁忌,受访者赤诚以待。波伏瓦以一贯犀利的言辞和激进的态度,谈论性别权力关系、性取向、女性地位等话题,也真诚坦露个人隐私,讲述自己垂
岁月的力量
* 波伏瓦人生的“决定性瞬间” 西蒙娜•德•波伏瓦盛年回忆录 * 20世纪上半叶欧洲知识分子世界的忠实见证 * 萨特、纪德、加缪、让·科克托、毕加索、阿达莫夫、贾科梅蒂、雷蒙·格诺……现实版《流动的盛宴》 流光溢彩的《午夜巴黎》 * “她的回忆也是我们的回忆。波伏瓦谈论自己的时候,也在说着我们的故事。” 法
名士风流
* 围观波伏瓦的世界—— * 女性主义引领者波伏瓦长篇代表作 *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作品 * 战后欧洲社会文化纪实 《名士风流》是波伏瓦作为文学家身份的代表作品,她以自己所处的写作、社会生活圈为蓝本,描写了1944至1945年,巴黎一群知识分子,身处二战进入尾声、即将陷入冷战的法国,他们的活动、及思想历程。
第二性(纪念版)
※《第二性》中译本出版十周年纪念版 独家授权简体中文版全译本 荣获201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 女性主义哲学奠基之作 以最大的诚意和勇气观察,思索人类的复杂和脆弱 ※ 著名设计师陆智昌先生设计 鹅黄色和驼绒色书衣纸作分册护封 铂灰色水瑟纸作分册内封
评分 8.9分
《清算已毕》为波伏瓦四卷本回忆录的最后一卷。 波伏瓦在本卷中回顾了其性格的成因,与重要女性友人的交往,与萨特游历世界各国的见闻,她的阅读与写作,她对文学、艺术和国际政治的看法,等等,并对于《第二性》中提及的一些女性主义观点作了进一步的补充阐述,可以说是对前三卷的总结,对研究波伏瓦的著作与生平具有重要意义。
安详辞世
评分 9.0分
《安详辞世》是波伏瓦在自传作品,出版于1964年,写的是母亲辞世前后的情况。1963年,波伏瓦的母亲被发现罹患癌症,在母亲去世之前的3个月,波伏瓦一直陪伴病床前。这一次,使她痛苦的不再是母亲的淫威,而是她的衰老和病痛。 本书回忆了波伏瓦母亲的一生和她与母亲的关系,也思考了家庭、妇女地位、死亡等她作品中的命题。 龚古尔文学奖获得者,其《第二性》风靡全球